长城网北京3月13日电(特派记者 刘伟 张黎 贺宏伟 李梦楠)“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10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萧玉田在河北代表团讨论发言时指出,“加强四德教育”是破解道德失范难题的最佳手段。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我们要圆“中国梦”,离不开追求真善美的社会风气,也离不开高尚的精神和美好的道德。把加强“四德”教育和培育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锻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集聚正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凝聚力,就会激发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为此,萧玉田代表提出两点建议:
一、 建议将四德教育、培育核心价值观列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把四德教育列入学校素质教育的测评内容,从幼教到高教均要规定课时,要有高水平的教材,配备德才兼备高素质的专业教师,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抓好这方面的教育,并把学生的品行作为成才与否的刚性标准。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可侧重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从小养成良好、文明的行为规范;在中学、高校教育阶段则侧重抓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励志教育,以礼示善,积善成德。中学阶段,学生进入青春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要让孩子懂得“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会好”的道理,教育孩子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前途与国家的命运、前途联系到一起。高校阶段的学生已经成年,价值取向已具雏形,该阶段要对学生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其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及价值取向的影响,让高校学生有信仰、有理想、有抱负,乐于奉献、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价值观教育是心对心的教育,教育方式要生动、鲜活,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入耳、入脑、入心,防止枯燥乏味的说教。
二、建议扶持、鼓励歌颂真善美、针砭假恶丑的文艺作品创作,以健康向上的精品力作为载体,更多地传达中华民族的价值选择。并依托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平台,深入宣传、弘扬高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传典型事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社会认同,深入民心,成为全民共同遵循的准则和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