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建议选粹]萧玉田:建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试点区

http://www.hebei.com.cn 2013-03-14 00:0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城网北京3月13日电(特派记者 刘伟 张黎 贺宏伟 李梦楠)去冬今春,我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天气,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就是京津冀地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萧玉田在关于建立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试点区的建议中指出,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改善京津冀的生态环境,仅采取一些临时措施不行,仅靠一省一市独立作战也不行,必须联手互动、统筹治理。无论是从加大当前的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看,还是从改善京津冀生态环境的长远需求看,建立一个国家层面的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试点区很有必要。

  具体建议如下:

  一、在国家层面建立协调机制。设立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试点区,在国务院层面建立高层次的京津冀生态建设组织协调机制,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京津冀三省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成立专门办事机构,负责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的协调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形成跨省区、跨部门生态环境建设协商机制,实现不同行政区域生态建设的无缝对接,开展全方位、高起点、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同治的环境管理组织体制。

  二、制定首都经济圈生态建设与保护专项规划。结合目前正在制定的《首都经济圈规划》,运用流域综合管理技术与方法,从海滦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整体利益出发,编制跨省区的首都经济圈生态建设与保护专项规划并付诸实施,明确建设目标、重点、标准、模式和投资来源。加强项目合作,逐步扩大项目规模,实施好区域生态保护合作项目,建立区域联防联治机制。

  三、建立京津冀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由国家层面介入,全力推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同时,协调京津冀三省市严格落实《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年)》,并按照区域间生态共建、资源共享、公平发展的原则,尽早出台覆盖京津冀三省市的《水资源保护条例》和《京津冀水源地生态补偿办法》,明确上下游、地区间生态建设的权责,把上游的生态保护治理和下游受益方提供补偿提升到法律层面上,形成完善的生态补偿体系和长效补偿机制,建立京津冀共建、共享的长效生态建设机制。

  四、加强首都经济圈生态建设与保护科技资金人才支撑。建议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减轻地方生态建设的资金压力,并通过落实具体项目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同时,协调京津两市,充分发挥其科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科技研发、项目合作、资金支撑、人才交流等方面给予河北更多的支持,共同推进生态建设和保护。

  五、建立京津冀防灾减灾合作机制。京津冀三省市应强化生态环保、防灾减灾等多灾种防、避、救协同的合作,以防、避、救为重点,建立“多灾种预警救助机制”,气象、防汛、卫生、交通、应急办等部门联手综合多灾种信息,实现多部门联动防灾,多层次应急响应,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发布、早处置”。

关键词:萧玉田,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田平珍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