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3月25日讯(张社旗)她是河北平山县一个普普通通的“80后”,从小生长在“蜜罐”里,没吃过苦,没受过累,甚至连顿可口的饭菜都不会做,却在婚后侍候了多病的奶奶、公公安然辞世,照顾着截瘫的婆婆和上小学的小姑。13年来,她以善良、仁孝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儿媳”的深刻含义。她就是古月镇刘家沟村李彦涛。
1999年,李彦涛从苏家庭庄乡西红岭北村嫁给古月镇刘家沟村男青年刘志刚。刚到婆家时,家中6口人,有79岁卧病在床的奶奶,有靠药物维持生命的公公,有常年吃药的婆婆,还有11岁上小学的妹妹。一过门,要强的李彦涛就学做饭,学伺候人,把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俨然成了家庭主妇。
公公每天要吃中药,彦涛便主动承担起煎药任务,直到她怀孕8个多月,还坚持拖着笨重的身子,天不亮就起床为公公煎药,再端到床前,侍奉公公喝药,并且定期陪公公到医院看病、住院。这样,自己虽累些,但是能减少婆婆的劳动量,而且腾出了丈夫的时间,让他可以无牵挂地打工挣钱,养家糊口。2001年公公病重,住院一个多月,当时彦涛的女儿才2岁多,为了不让婆婆劳累,她带着孩子在医院照顾公公,端屎、端尿都由她一人承担。公公出院后,彦涛又一直守在床前,整整熬了40多天。长时间的劳累,彦涛晕倒了。公公临终前,拉住彦涛的手流着泪说:“好闺女,爹知足了……”
2005年5月,婆婆遭遇车祸,左腿截肢,住院两个月。为让丈夫打工挣钱,她坚持自己一人侍奉婆婆。住院期间,彦涛见婆婆疼痛万分,每天为婆婆揉腿,按摩,洗脚。当时彦涛身怀老二已有8个月,笨重的身躯连弯腰都非常困难,但她仍咬牙挺了下来。出院后婆婆仍不能动弹,每逢阴天下雨伤口就会钻心的疼,看着婆婆痛苦的样子,彦涛除了细心再细心的照料外,只能默默陪婆婆流眼泪。婆婆最爱吃水饺,她就每天给婆婆买肉包水饺,并一口一口地送到老人嘴里。家里经济不富裕,只给婆婆包肉的,她们吃素的。婆婆感动地流着泪说:“彦涛,这辈子有你这么个好儿媳,真是我前世修来的好命!”
接下来是彦涛搀扶婆婆学走路。每天要定时锻炼好几次,每一次婆婆大汗淋漓,自己也大汗淋漓。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慢慢地婆婆能拄着双拐行走。为使老人心情舒畅,彦涛就让婆婆到村里找人聊天、玩麻将,每到中午吃饭,彦涛就把饭送到她玩的地方;天擦黑,又把婆婆接回来。在婆婆去年58岁生日时,彦涛把自己节省下来的630元钱拿出来,量着婆婆的身材,为她做了一身鸭绒衣。婆婆高兴得合不住嘴,逢人就夸彦涛是个好儿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婆婆病情渐好时,年迈的奶奶病倒了,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一躺就是三年。彦涛晚上和奶奶在一个床上睡,白天编排着可口的饭菜,一嘴一嘴地喂。每到冬天,要到河沟里为奶奶洗屎尿片,手冻得开了裂子;每到天热,天天要为奶奶翻几次身,洗几次尿布片,为的是奶奶褥片换得勤,不受罪。2009年,89岁的奶奶安祥地去世。去世后,人们为她穿寿衣,看着她没有一点儿伤损的身子,有些人感慨地说:“多亏志刚家有这么个好媳妇啊!”
由于丈夫常年外出打工,小姑子又太小,家务活无人承担,心理上的压力无人分担。彦涛只能默默地承受,并且想尽一切办法改变现状,希望家人都好起来。有人曾经问她:“你累吗?”她说:“孝敬老人是我的义务和责任,不觉得累。”还有人问她“幸福是什么?”她说她的幸福就是家人能够和和睦睦,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家人平安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十三年来,彦涛始终如一地做着她应该做的事,尽着当儿媳、当妻子的责任,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有人想让她去石家庄开饭店,她推让了;有人想让她去学理发,开门市,她都没去。因为她知道,这个家离不开她,她愿为这个家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