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隆重举行先儒献王刘德仙逝2143年春祭大典
长城网沧州4月2日电(董传辉 张海健 王君 张国丰)4月1日,河北献县古邑上空,紫气东来,瑞光普照。来自山东圣府中国儒家文化发祥地与献县儒家文化再生地的专家学者及献县各界群众两千余人隆重举行先儒献王刘德仙逝2143周年春祭大典。献县农民艺术家协会的会员们身着汉服,乐舞告祭,颂扬献王刘德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 据悉,这是中国儒家文化发源地与实事求是诞生地的第一次对接;是儒家文化发祥地与儒家文化再生地的第一次交流;更是两地共同祭典献王刘德“实事求是”核心文化的第一次展示。 寻根实事求是 击鼓34咚,共同追溯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 鸣钟9响,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最高礼数…… 上午9时许,献王春祭大典正式开始。全体肃立,击鼓奏乐。主祭人献王刘德第七十六代孙刘仲信身着汉服、手持礼器,从墓陵南端缓缓北上,至主祭台,在祭典官的引导下执古礼、恭读祭文。孔子后裔孔祥震走向主祭台,向献王神位敬献花蓝、焚烧心香,举爵行奠酒礼。 曲阜市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史志专家薛利民,孔子博物院副院长、秦汉史专家彭庆涛,曲阜市史志办编辑翟盛军,河北献王集团董事长、中国献王文化促进会王占芳、献县农民艺术家协会主席周宝生向献王神位敬献花篮,上香、献酒、行叩拜礼;其余祭拜人员致祭典献辞,行中华揖礼。 随后,献县农民艺术家协会36名身着汉服的仕女表演《六佾羽舞颂献王》,优美的舞姿把人们引向远古。秦始皇“焚书坑儒”烧掉了自春秋以来500余年的儒家经典,献王刘德在搜集整理编校典籍中,主张“反谶纬、通训诂”、“民为本,君为轻”,孝悌仁爱。汉代史学家班固,用“实事求是”来概括献王的治学思想。唐代史学家颜师古对献王实事求是、传承真儒给予高度评价。历史志士仁人,都以“实事求是”为座右铭。班氏的评价是对献王的功绩和风节所做的鉴定;颜氏的注释则更强调献王的严谨态度。 “实事求是”这个成语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央几代领导人都讲“实事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共中央党刊《红旗》改名《求是》。求是,即实事求是的省称。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理论指导原则。 从东汉至今,这些儒家经典被奉为中华文化的主体。献王生活和奋斗过的这片热土,也因其历史的影响而得名献县,成为名副其实的“五经之乡”“诗经之乡”和“实事求是”之乡。 礼赞千古献王 祭典现场,农民艺术家8位男女伴着《百鸟朝凤》乐曲翩翩起舞,舞蹈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用百鸟朝凤来歌颂献王刘德,表达了人们对太平盛世、美好生活的无限期盼;《金蛇狂舞》犹如行云布雨,象征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来临的壮观景象,以此来歌颂献王刘德思想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献王刘德一生搜集整校先秦六籍,他礼贤下士,在献县筑君子馆以礼遇天下士人,建日华宫以校勘轶籍,开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典籍整理运动,成为西汉影响全国的学术中心。 10时30分献王大典结束后。随后,两地召开了“2013·中国先儒献王高峰论坛”。 会上,专家学者,围绕献王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历史定位和历史功绩、儒学文化传播等论题展开深入而广泛的交流。曲阜市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曲阜诗社社长薛利民认为,献县春秋战国先于齐,继属于燕,再归于齐。又转归赵,后归于秦。河间(献县)为齐燕赵关联地。 孔子博物院副院长、秦汉史专家彭庆涛介绍,河间献王刘德,继承传承儒统,宗于尼山孔学,参于稷下孟学,创古文经学,奠五经基础。 中国孟子协会副主席孟繁博认为,献王刘德传经翼圣开启了传承文明的一盏明灯,光耀千古而不灭。今之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均为秦劫火后,由献王及其助手实事求是的校勘后传承下来的。 孔子后裔孔祥震认为,奉祭者们今天所看到的孔庙,实际上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学术史。她包括了历代学术精英,先儒刘德就供奉在大成殿西庑,先贤毛亨、毛苌供奉在东庑。先贤先儒的位次和等级是由朝廷颁布的,十分严肃。 原《献县志》主编秦焕泽介绍,刘德搜求古籍不惜重金,藏书之多与朝廷大致相等,这些藏书都是用六国时代的“蝌蚪文”书写的,即大篆或籀书,称古文经。原献县文化局局长张连春补充说,刘德献乐朝廷、对策三雍宫,毕生整校《毛诗》、《左传》、《周易》、《老子》、《礼记》、《考工记》、《孝经》、《孟子》等诸多古籍,对传播先秦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斗转星移,在历史的波涛中沉浮,通过祭典和论坛使献王及其思想又一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通过祭典和论坛倾诉后人对先人的怀念,对先儒的崇敬与赞叹,对儒家文化的感悟,对现代人历史责任与使命的追问,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拳拳之心…… 国学传播世界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无礼不成中国,无祭便无华夏。谁能破解华夏生生不息的奥秘呢,他们以礼为纸,以敬为笔,书写着千年文明。 专家认为,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百家争鸣,一次是在先秦,一次是在近代。21世纪将会有第三次百家争鸣。它将带来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为了创造一个没有任何无端冲突的德馨社会,献王刘德传经翼圣开创了尊儒崇儒、礼乐治国的社会治理新理念,在中国传承两千余年,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世界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献王文化不仅影响中国,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也是功不可没的。世界文明三大古国皆无,唯有大唐依旧繁华。千年风云,捍卫中国的不仅是勇士的刀剑,慎终追远的信仰坚守更奠定了华夏历尽风雨日益深厚的文明。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有410所“孔子学院”在110个国家“开花结果”,同时,还有74个国家的266个机构在排队申办孔子学院。2012年各国孔子学院注册的学员达到65万,孔子学院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目前,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5000万。 今天,我们在研究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同时,以先儒献王刘德“实事求是”核心文化为代表的古文经学儒家思想文化也将进一步走向世界,并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将把人类带入一个和平、稳定、繁荣、进步的新时代。 据活动主办方负责人张国丰介绍,这次清明节举办汉式祭典献王,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府与儒家文化的再生地献县对接和融合,礼成文化层次高、影响面大,这既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献王刘德实事求是核心文化的提升与弘扬。 新闻链接 献王刘德,生于公元前171年,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3月)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河间王,国都乐成(今献县河街镇魏村)。在位26年,享年42岁,死后谥号为献。他的人格魅力、思想言行,风范万世而不衰;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开启了传承文明的一盏明灯。献王刘德有十八个儿子分封为侯,在河间国传了五世而绝。汉代重葬礼,今献县一带存有大量汉墓。有的墓群连绵,逶迤起伏,有的单墓矗立,风土高隆,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形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献王刘德的第七十六代孙刘仲信身着汉服祭奠先祖。张海健 摄
中国献王文化促进会会长王占芳读祭文。王君 摄 大典举行汉仪祭奠仪式。王君 摄 大典举行汉仪祭奠仪式。张海健 摄
|
关键词:献县,实事求是,献王,祭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