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河北省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组用正能量占领农村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29 09:5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城网4月29日讯(李丹 赵晓慧 张社旗)保定市易县大龙华乡马兰台村地处太行山脉,210户村民分散居住在6道山沟里,人均耕地面积0.7亩,经济欠发达。河北省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组一行3人,自2月27日驻村以来的2个月时间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结合村庄实际,为乡亲们“量身定做”致富路。

  
省政府办公厅驻马兰台村工作组考察水利情况。张岩 摄
于清华来到困难村民家走访慰问。长城网 李丹 摄
记者与村民进行交流。长城网 李丹 摄 

  一时帮扶不算数,必须为村民寻求永久的致富路

  2月27日,省政府办公厅的3人工作组来到了马兰台村。村民的朴实给作为组长的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基层建设年保定地区党委书记于清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2个月与村民的朝夕相处中不断加深。

  马兰台村的780名村民分散居住在6道山沟里,工作组从一道山沟到另一道山沟步行要至少40分钟,最后一道山沟在纯大山里,跟外面简直就是两个天地。看到这样的情况,于清华工作组3人都下定决心,要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把差距补上。

  在一次次的走访中,工作组听百姓讲,文革前的农村比城市生活要好,城市生活比较困难。文革期间,村里有小水库,虽然土地不多,但是还能给国家供应粮食。改革开放后,城市富裕起来了,曾经作为先进典型的农村,不但没有富上去,跟城市的差距还在不断加大。为了基本的生活,壮劳力都出去打工了,农村里留守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生病的、无劳动能力的、以及生活贫困的群众。

 

工作组通过实地调研,将养羊作为马兰台村的一条致富路重点扶持。长城网 李丹 摄

  于清华坦言,进村后很受教育,虽然自己也是出身农村,但是工作后长期在机关,设身处地地与村民在一起,确实被他们感动。工作组一致认为现场捐赠只是一个手段,只能帮助群众度过一时的难关,重要的还是通过扶贫,彻底改变群众的生活,为他们寻求一条永久的致富路。

  因地制宜谋划项目,让村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刚来村里时,很多村民都不知道工作组是来干什么的。工作组结合村情实际,理清工作思路,第一时间召开党员大会,向全体党员明确了工作组驻村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标准。在走访过程中宣讲党的政策,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并支持群众最热切期盼解决的问题。

  通过前期调研工作组发现,村里之所以贫困,是因为没有主导产业,且耕地少,人均0.7亩。村里种植的大量槐树,只能起到涵养水分的作用,并不能让村民致富。还有每家每户种植的柿子树,由于季节性强,收入十分不稳定,去年收获的时候市场价甚至只有1角钱一斤,太便宜了没法卖,大部分都烂在了山上。

  找到了原因,工作组就有了方向。通过初步勘测,工作组在山场上动起来脑筋,“山上5000多亩的山场可利用,这可不能白白浪费。”通过调查市场,工作组制定计划2013年种植2000亩核桃树。

  于清华给我们算了一笔账,马兰台村700人,就能保证人均3亩核桃树,核桃树是3年结果、5年就到了盛果期。按照一亩地30至35棵树计算,一棵树产核桃保守估计是5至10公斤,3年后,一颗核桃树的就能带来100元的收益,一亩地就是3000元,人均万元的收入即可实现,从而解决村民的脱贫问题。而等到了盛果期,一颗核桃树结果能高达100斤左右,村民的生活又将有一个翻天覆地的提升。

  打井、修路、架电线、清理河道,会同专家明确帮扶方向

  马兰台村民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就是吃水问题。马兰台村所处的位置制约了它无地下水,村民从没用过自来水,喝水只能靠打井。水源不好找、水少、水深也是一大难题,工作组聘请保定的水利专家来村里实地考察,帮助选址打井。

  工作组计划等水井打好以后,再在山上建一座水窖,不仅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2000多亩地的上山灌溉也将得到解决。

 

村民吃水主要靠打井,一口井虽然出水不多但却承载着几十户村民的吃水重担。长城网 李丹 摄

 

 工作组来了以后,增换2台大功率变压器,建设电线1000多米。长城网 李丹 摄 

   为了谋划发展项目和规划,工作组从实际出发,拜访省厅的交通、扶贫、水利、民政、卫生等十几个部门,联系易县交通、水利、农业、扶贫办等部门,会同保定市水利局、石家庄光大银行,多次召开规划论证会,就帮扶项目逐一研究,同时邀请水利、农业、林业、畜牧方面的专家现场办公,论证方案可行性。

  截至目前,马兰台村增换大功率变压器2台,建设电线1000多米,完成了全村树木的美化和对沿街道路的清整。河套整个清理干净,清理出垃圾好几十吨,村容村貌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工作组来之前,河道内遍布垃圾。张岩 摄

 

 经过清整后,河道内变得十分干净,村容村貌得到改善。长城网 李丹 摄

  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虽然辛苦但很快乐

  采访中,记者正好碰见村民李建国大爷接小孙子放学,李大爷热情地跟于清华他们打着招呼。

  马兰台村党支书记赵小东说,于清华工作组3人在已经是村民的老熟人。以前村里也曾想过要发展,但是苦于没有资金和项目。工作组来了以后,走千家进万户了解社情民意,按照百姓的需求谋划发展经济的道路。于清华工作组来到村里的当天下午就到山里进行实地查看,并下决心必须用好大片山地资源。“工作组刚来的时候每个人都很白,现在每个人都黑瘦黑瘦的。”

  赵小东还说,工作组的同志出去走访的时候,碰见贫困的经常自己掏腰包扶持。村民周士富70多岁了,儿子股骨头坏死,儿媳离家出走,留下一个小孙子。家里的窗户上连玻璃都没有,都是用纸糊的。工作组的张岩在走访的过程中看到周大爷家的贫困,当场掏出现金,出门后就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在于清华他们眼里,马兰台村的村民虽然不富裕,但是都很可爱、朴实。村里有一个老太太半身不遂,4个女儿中的3个都嫁到县城去了,一个小女儿留在身边,小女儿说不出去打工,要照顾妈妈。还有一个老教师,虽然家里很贫困,但是家里桌子、椅子擦得特别干净、一尘不染的。这些事情看上去不起眼,但却最真实地反映出村民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是对国家充满信心的表现。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工作组的同志们将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张岩 摄

  工作组来到村里2个月的时间了,没地方洗澡,吃饭也有些不习惯,肉、蛋多,蔬菜少,吃包方便面对他们来说就是很奢侈的生活了。节假日想睡个懒觉都不可能,6点20分准时有村民到村委会来。他们说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去赶集,就像是在城市里逛街一样。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充满了乐趣。

  “来就是为群众办事来的,不仅把当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同时也是自己学习的机会。”于清华和他的2名组员每天都要走10公里以上,村里可开发利用的5000多亩山,已经走过4、5遍了。

 

 于清华与村民交谈,倾听村民心声,帮助村民一同谋划永久的致富发展路。长城网 李丹 摄

  谈及自己的“中国梦”,于清华表示,“让百姓兜里有钱,让农村人和城市人一样享受平等、健康的生活。”不仅改变农村经济贫困的面貌,更要为村民营造健康、快乐的文化生活,用正能量占领农村文化的高地。

关键词:基层建设年,省政府办公厅,工作组,正能量,农村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田平珍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