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红色游]石家庄元氏县有个抗日文学纪念碑
抗日文学碑。(梦楠 摄)
长城网4月29日讯(梦楠)在石家庄元氏县黑水河乡胡家庄村西,两块青灰色花岗岩石分别树立在广场两边,上面刻着“金学铁抗日文学碑”和“金史良抗日文学碑”的碑文。中间的石碑上铭刻着当年的战斗情景:“1941年12月12日拂晓,日军突袭了胡家庄。幽暗的山谷,狼藉的枪声。那天,朝鲜义勇军四名战士和营救他们的八路军十二青年在此献出年轻的生命。” 1938年10月,由以朝鲜民族革命党为主体的朝鲜民族战线联盟于武汉创建了朝鲜义勇军,参加对日作战。此后,中国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大批朝鲜青年。1941年,朝鲜义勇军分四批北渡黄河,进入华北敌后根据地。东北、华北等地的朝鲜侨民也纷纷投奔敌后抗日根据地。 金学铁生于1916年,1938年毕业于黄埔军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早年在上海从事反日地下活动。同年在中国武汉参与组建朝鲜抗日义勇队,并参加了艰苦卓绝的太行山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与日军交战中腿部负重伤,被押送日本,以政治犯被判十年徒刑。由于在监狱里拒绝写悔改书,受伤的腿3年多未与治疗,导致左下肢被切断。 1945年日本投降后,金学铁获释,开始了创作生涯,发表了第一篇小说《蜈蚣》。1951年1月-1952年10月在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从事创作活动。在金学铁65岁高龄时,他以极大的激情连续写出了长篇小说《激情时代》、《诉说吧,海兰江》等众多优秀文学作品。2001年9月去世。 金学铁是国内第一个朝鲜文长篇小说的作者,同时用丰富的文学实践首次开创中国朝鲜族文字的杂文领域,继承鲁迅文学的传统,将之化为朝鲜族文学的灵和肉。他还是最早用朝鲜文翻译鲁迅作品和丁玲著作的作家。 2005年8月,中韩两国作家共同为两位朝鲜作家金学铁和金史良的“抗日文学碑”揭幕。
|
关键词:抗日,文学,纪念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