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5月1日讯(赵晓慧)河北威县是黑龙港流域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但就是这样一个贫困县,最近几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2013年上半年,三次产业比为31:41:28,二产首次超过一产,工业化率达到30.5%,比2008年提高13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增速在全省92个财政直管县中排名第一。2011年,完成全部财政收入2.26亿元,是2008年的2.7倍,同比增长71.2%。
——项目建设创造了邢台市“五个第一”。成为全市第一个生产空调、LED灯、液晶电视、新能源清洁电动车和刚挠结合印制板的县份。
——经济开发区在2011年全省新晋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一。
这一串串的数字告诉我们的,是该县坚持新型农业化发展方向、实施“工业突破”战略,实现由落后县到新兴工业县的历史性转变,是其探索出的一条资源匮乏型贫困县依靠工业突破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穷则思变 科学规划工业发展路径
欠发达地区最大的优势是后发优势,可以两步并作一步走,充分汲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对未来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一步到位。
威县与黑龙港地区其他欠发达县一样,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财政收支困难。1999—2008年十年间,全部财政收入一直在8000万元左右徘徊,2008年在全省140个县市中排第137位。2009年,新的县委班子上任后提出“在干事中解放思想,在干成事中统一思想”。通过“重新认识县情大讨论”活动,深刻认识到威县之所以长期贫困,主要原因是抱着一个“农”字不放,要想改变传统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面貌,出路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形成了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赶先进位为目标的共识。
通过讨论研究,确定了“以工业突破为第一方略,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两大抓手,以城镇建设、园区建设、环境建设为三大支撑”的“123”思路,提出建设省级工业强县的奋斗目标,到2015年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综合经济实力排位进入全省前90位。为实现这一目标,成立由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高规格的战略指挥部,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也成立相应组织,形成了分层次、分系统推进工业突破的强大合力。
抓发展,首先要抓战略、抓规划。该县制定了县城“东进北扩”战略,聘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统筹编制县城及开发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路、电、热、气、水、绿等专项规划,三年累计完成各类规划332项,实现县城与开发区同步规划、有效衔接,以“两区”带动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同时,坚持规划即法,县委书记亲任规划委员会主任,专家顾问严格把关,确保各项工程按规划建设。
立足突破 推动工业发展高位起步
黑龙港地区欠发达县工业起步晚、基础差,必须瞄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上高位起步,实现以高补晚、从无到优。
注重挑商选资,强力推进开放招商。突出招大引强,建立高层对接机制,瞄准国内500强、行业100强以及“国”字头、“央”字号企业,由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洽谈,成功引进投资30多亿元的艾德LED照明、投资15亿元的康喜电子等一批战略性大项目。在此基础上,该县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考察评估。坚持“宁留空白、不留遗憾”的原则,对项目执行产业政策、投资强度、纳税贡献、环境影响、节能降耗、社会效应等“六项评估”,坚决杜绝“三高一低”产业项目。三年来,共“谢绝”亿元以上“问题项目”30多个。此外,还采取高端代理招商模式,与深圳电子商会、天津工业大学等10余家商业机构、大专院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聘请50余名商界精英、专家教授作为招商顾问,牢牢把握住了优质项目的信息源,投资27.6亿元的佳士森电子产业园、投资12亿元的智能双轮电动车等项目都是实行高端代理招商的结果。
力促投产达效,切实加快项目建设。对在建项目实行“倒计时”工作法,严格按照协议约定进度,倒排工期,定期督办,确保了项目按期投产达效。三年来,共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03个,其中省级重点21个。同时,对在投企业实行县级领导、责任单位、金融部门、政法干警等“六位一体”合力帮扶,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形成了立体式、无缝隙分包责任体系。此外,还出台了土地征收财政给予补偿、安置商业门市、改革户籍制度、免费培训技能、享受新民居政策、享受市民就医就学待遇等“六条新政”,三年了累计争取上级土地指标6000亩。出台专门考核奖励办法,引进邢台银行和中国银行,为企业协调贷款24亿元。出台重点企业用工、人才引进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110余人;依托省级民营经济人才培训基地、清华大学人才培训基地,培训技术工人1万多人、企业家1000余人次。
加速扩张升级,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围绕汽车配件、国家政策扶持的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规划建设了汽车配件工业聚集区和电子信息产业园,建成艾德LED、康喜电子、隆德专用车、路坤电动车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2011年,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显现。实施工业提升计划,每年筛选一批县内重点企业进行帮扶,引导企业瞄准国内或同行业高端开展对标,推进企业在技术、工艺、新产品等方面加快技术革新和升级改造。实施品牌兴县战略,鼓励引导企业走“政企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对获省级品牌和国家级品牌的企业,除省市奖励外,县政府分别奖励10万元、50万元。目前,全县拥有省著名商标企业6家,品牌建设实现零的突破。
创优环境 保障工业发展快速推进
牢树“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在推进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双赢。
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以“行政提速、服务提质”为目标,审批服务事项由362压减到161项;工业类项目审批时限由7天缩短至3天。建立招商项目和城建工程快速推进机制,成立专门的项目前期推进工作小组,前期审批集中办公、全程代办、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过期问责。出台并完善促进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保护客商权益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土地、税收、用工、收费、信贷、住房以及日常生活、子女入学、就医等方面都有具体而优厚的待遇,为客商创造了安心生产、舒心生活的政策环境。深入开展企业周边环境整治,严厉打击欺行霸市、违法经营等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投资千万元实施“天网天眼”工程,在全市首个实现县城及县域主要道路数字监控全覆盖。2011年被评为全市唯一的“河北省基层平安建设先进县”。
打造产城融合的基础设施环境。瞄准打造省内一流园区的目标,投资19亿多元,高标准建成31平方公里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入区企业由最初的12家发展到目前的146家,初步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两大新兴产业集群。与此同时,规划建设了汽车配件、新型建材两个市级工业园区,形成“三区鼎立”、互为补充的园区发展格局。投资9亿元,新建市级样板、省级一流的仲夷中学、仲夷小学,以及影剧院、图书档案馆、中医院、四星级宾馆、人民广场、王浚公园等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县城路网体系,三年新改建道路42条、126公里,形成“十纵十二横两环”路网格局。积极对接过境高速和国道,实施大广高速、青银高速等连接线工程,要素流动更加顺畅。
打造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实施通道绿化、环城防护林等重点工程,三年累计植树7.6万亩、380万株。引黄河水打造环城水系,建成11公里的金水河、3.5公里的洺水河两条生态景观带。投资3.5亿元,实施集中供气、集中供热工程,拆除燃煤锅炉84座,空气质量大为好转。全面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建立了垃圾收集、清运、填埋等长效管护机制。启动实施投资4.5亿元的3个幸福乡村示范点工程,城乡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