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好消息!邢台市七里河南岸明代石碑重见天日

http://www.hebei.com.cn 2013-05-16 23:2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城网邢台5月16日电(王英献 侯延辉 刘东甲)日前,邢台市民路贵堂与同伴在七里河南岸植树时,意外在泥土中发现了一通石碑。5月14日,记者跟随路贵堂来到了该石碑的发现地,并从碑文上看到了明熹宗年号“天启六年”等字样。5月15日,经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鉴定,该石碑确为明代所制,具有文物价值,对了解明代邢台民俗有重要作用。

  植树挖出明代石碑

  5月1日下午,邢台市民路贵堂与朋友路春虎结伴到七里河南岸的一处荒地植树。在刨土过程中,路贵堂手中的铁镐突然与土地碰撞出了“叮当”声。起初他以为是挖到了石头,但当他将“石头”上的土层清除后才发现,所认为的“石头”竟是一通长约150厘米、宽约75厘米、厚度约20厘米的石碑。

  “我虽然对文物和历史不了解,但仍感觉这通石碑不寻常。”路贵堂说,随后他将这一发现告诉了同伴,二人商议之后,认为该通石碑可能有文物价值,但苦于不知如何与文管单位取得联系,便决定暂时将石碑重新掩埋。直到5月14日下午,当路贵堂再次来到石碑掩埋地后发现,石碑上的土层似乎被人掘开过。于是担心石碑受损的他,向本报拨打了求助电话。

  当日下午,记者跟随路贵堂来到了石碑的掩埋地。随着泥土的清除,一通长方形、青白色的石碑呈现在了记者面前。虽然该通石碑右上角部分残缺,但碑身其余部分保存相对完好,碑身上端“施茶碑记”4个大字完好无损,碑文文字完整,但因其表面浮土过多,只能看清部分文字,其中“圣母”、“天启六年”,以及立碑人的姓名“杨林”等字更是清晰可辨。

  387年前石碑重见天日

  5月15日上午,记者与邢台市文管处张明再次来到石碑发现地,经其现场鉴定,确定该石碑为明天启六年、即1626年所制,但碑身并不完整,其下半部分已不知所踪。

  该石碑碑文不仅记述了立碑的过程和原因,更向后人讲述了一段387年前的佳话。

  碑文中称,居住在“邢襄府”外城的“善人”杨林,因感于人们去内丘“鹊山后土圣母行宫”(现该圣母殿位于内丘扁鹊庙内,建于元代)祭拜的路途过于遥远、艰辛,便在“邢襄府”外城“十字路口,搭庐棚设圣母神位,施茶以济香客”,随着他的事迹被传开,时人便赠予了他“善人”的称号。后他认为,去内丘祭拜圣母路途遥远,不如在“邢襄府”就近兴建一座圣母庙。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当时“缙绅贵官”、“学宫秀士”以及“善男信女”的积极响应,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因此才能“未周岁而其庙告成”。

  虽然该石碑现有部分碑文清晰,但并未提到建成的“圣母庙”所在位置。张明告诉记者,关于该“圣母庙”的确切位置,很可能就在缺失的碑身上记述,他们会尽快将该石碑运走妥善保管,并积极寻找石碑缺失部分,为邢台市留住这通重现天日的明代石碑。

关键词:石碑,明代,邢台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王英献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