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捷:思想催开“梦之花”经济谱就“大文章”
情况说明会现场。长城网 赵晓慧 摄
中捷产业园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吕振华接受记者采访。长城网 赵晓慧 摄 长城网5月26日讯(赵晓慧)十年,全区经济产出高达245亿元,GDP总量90亿元,人均GDP更是以21.42万元的数值达全国人均值的5.6倍;十年,全区财政收入实现38.2亿元,是农场改制时的100倍,位列全国农垦区之首、省级开发区之冠。短短十年,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民生各项事业大步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增长极区域中最亮眼的明珠。十年间,这片土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是什么支撑和创造了这个难以置信的“发展神话”?人们又是如何看待中捷未来发展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上了这片热土,探究“中捷模式”背后力量支撑。 “思想解放引领‘中捷速度’。十年来,中捷经历三次创业、三次跨越,每一次跨越都是思想大解放的结果。”沧州市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吕振华告诉记者,中捷十年发展建设成果,有力印证了体制的变化是最根本的变化;走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之路,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 敢做梦:思想解放 体制变革激活企业活力 “第一次跨越是从农垦经济走向开发区经济,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吕振华说,从当时中国计划经济模式出发,农垦经济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体制。“在那个年代,农场的存在既能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还可以实现人们的‘农转非’梦,大量的人从四面八方‘涌向’农场。” 农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工业和贸易的繁荣。70年代,中捷率先出现了工业,中捷人开始有了自己的酒厂、糖厂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提出,农场在80年代迎来了思想解放的新浪潮,域内企业达到300多家。 “90年代对中捷人来说是最痛苦的时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很多企业纷纷破产。未来企业怎么发展?农场往哪儿走?怎么走……当这一系列难题摆在面前时,中捷人茫然了。”说到这儿时,吕振华陷入了回忆中,从他的神情里,记者能感受到当时他内心的煎熬和矛盾。 但随后他们就决定对企业进行破产重组。“如果说破产为企业发展扫清了障碍,那么重组就为企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中捷产业园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熊俊杰告诉记者,随着破产重组和推进民营化,中捷域内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切都得益于中捷人敢想敢干,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 思想的解放、体制机制的变化,带来的是中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3年改制时,中捷的工农业总产值仅有10亿元,税收3000多万元。仅仅一年时间,到2004年底,中捷社会经济总产值已经突破20亿元大关,财政收入达到1.3亿元,一批亿元以上产值企业脱颖而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完成三次修编,社会各项事业有了新发展。 |
关键词:解放思想,中捷经济产业园区,创新驱动,改革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