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5月29日讯(段沙沙 杜蓓)“积德行善”,这是小时候的陈文川心里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每天,奶奶一边看着他,一边反复说这个词。尽管那时候,陈文川并不知道“积德行善”的含义,但奶奶告诉他,善良是最基本的做人标准,而对人行善更是一个人身上最美的品质。
陈文川出生在宽城大石柱子乡,那是一个出了名的穷地方。打小见惯了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生病长灾却因经济问题看不起病。这在小小的陈文川心里是一个疙瘩。“等将来我有了本事,一定让穷人看得起病,吃得起药。”
奔着这个想法,1965年,陈文川参加了赤脚医生培训班,随后,他又拜东北的正骨名师学习正骨术。次年,他在家乡开起了诊所,开始了他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虽然年轻,但凭着扎实的医术和勤奋的精神,陈文川成为周边方圆几十里、3个村子的医生,深得老百姓的欢迎和信任。那个时代,没有自行车,他便靠着两条腿爬山趟水,不辞辛苦地为百姓看病、治病。“累是累点,可一想到我能帮助别人减轻病痛,心里的成就感就能抵过一切辛苦。”
慢慢地,陈文川明白了,他做的这一切就是行善。
1969年,他作为特招人员成为铁道兵的一员。在部队的几十年里,陈文川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其骨科方面的技术更是得到了部队的肯定。
1993年,46岁的陈文川提前退休,从那一刻起,他隐隐觉得,实现梦想的时刻到了。
同年,他跟同是学医的女儿在承德创办了自己的慈善诊所,这也是我市最早的民间慈善组织。
在当时,慈善这个词并不像现在这么火。对于新生事物,人们通常抱着怀疑的态度,“慈善?骗人的吧?”“肯定是用点假药糊弄人。”……面对这些,陈文川选择沉默,他相信,时间和事实能说明一切。
1996年,丰宁小伙刘峰在北京救人时被火车撞伤,导致脑外伤后遗症。英雄救人的事迹感动了山城,然而,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残酷事实又让人们替这个正值壮年的小伙子惋惜。
“积德行善”,奶奶的这句话又在陈文川的脑袋里浮现……
陈文川主动联系刘峰的家人,提出要用自己的骨科医术为其治疗。为了能让让刘峰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他将家中最好、最昂贵的药给刘峰服用,并采用针灸、按摩、功能锻炼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整整两个月,陈文川拿出对家人一样的热情和心力对待刘峰。“我不能看着这么好的一个年轻人因为救人就这么痛苦下去。精神上的痛苦我治疗不了,但是身体方面的,我必须帮助他。”
最终,刘峰的思维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都基本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共花去各种成本费1600元,可陈文川只象征性地收下200元。病人家属拉着他的手表示感谢,他只说了一句话:“他救了别人,我要尽我的能力帮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