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王彪:16年勤学不辍写就无数创新奇迹[图]
认真仔细是王彪的一贯作风。资料图片 精心组织 打造省级创新工作室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来源于生产实践,创新服务于安全生产,“王彪供电技术创新工作室”通过深入挖掘创新课题,大力推广创新成果,以创新促安全、保质量、增活力、提效益,用创新推动公司科学发展。 成绩,是前行的动力,创新,是不断的追求。2010年4月,“王彪供电技术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成为河北省总工会第一批正式命名的工作室,是河北省总工会直接管理的创新工作室之一。 目前,工作室有9名主要成员,全部为经验丰富的线路职工,其中高级技师4名、技师3名。在创新工作中他们坚持“从生产中创新,以创新促安全生产”的理念,发现并解决线路运行维护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工作室是一个创新管理的平台,根据每个人的技术特长,按照创新管理流程进行了细致分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了消除创新的神秘感,他们先后组织了5期创新知识培训、2次创新经验交流,开展了2次创新成果推广介绍,利用工作室展厅进行实物介绍,制作PPT进行使用讲解,目前他们正在给创新成果编制说明书,对每一件成果的结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介绍,更好的实现成果共享、推广应用。 激励引导 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王彪带领工作室成员在“激励”和“引导”上下功夫,使大家的创新行为“发自内心、成为自觉” ,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引领工区创新工作积极开展。 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充分发挥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开展创新活动,解决了线路作业中多个重大难题。为了更好引领创新工作开展,他们相继推出了“你提问、我解决,共同创新”金点子行动,强化职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发动广大青年职工“想事、琢磨事”。针对年轻人思路广、有冲劲、敢想敢做,没有惯性思维的特点,王彪就指导他们探寻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自己动手、反复试验、大胆创新,用创新保安全。年轻职工提出了“接地线先挂接地端后挂导线端,安规中有明确的规定,能不能通过工具改进保证这项制度的落实呢?”王彪就带领他们集思广益,开展了多次创新活动,最后在接地端和导线端加了个闭锁装置,只有拧紧了接地端,导线端才能取出来,小创新解决大问题。 此外,他还主动找到那些即将退休的老同志谈心,鼓励引导他们留下宝贵的经验和成果,这些老师傅可是个宝,几十年的工作经历,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创新创意。工区的邓明启老师傅在退休之前就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成果,架空地线附件专用工具、过间隔棒滑车都获得了国家专利,钢丝绳收放器画了好多张草图,还一再的叮嘱他们这是个好东西,一定要做出来。 结合多年的创新经验,王彪总结出了“1+2+3”创新工作法,使创新实践分工明确、流程清晰。建立了阶段参与创新制度,每位成员可以根据自身优势,阶段性的参与创新实践,充分发挥每一名成员的优点和特长,提高全员的创新能力。完善了持续改进创新机制,对现有的成果进行再改进、再创新,使其更实用、更先进,“新型登杆塔防坠落装置”和“线路接地线专项管理”就是经过反复创新后形成的优秀成果。在创新工作中他们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
关键词:王彪,输电线路,技术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