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到医院看望周国仁(左)。长城网 吕晓红 摄
长城网6月26日讯(吕晓红)他是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首批志愿者,他多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十余人曾受到过他的资助和救助,今天他又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把两个太平洋彼岸的人紧紧联在一起。“爱心无国界,很高兴能用我的一点付出让这位跨国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6月26日13时,来自石家庄的周国仁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为一名美国亚裔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俗称“捐髓”)。他也因此成为河北省第三位涉外成功捐献者,河北省媒体捐献第一人,也是全国跨国捐献年龄最大者。
曾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失之交臂
26日上午10时,记者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见到正在等候采集的周国仁,今年49岁的他是中国中央数字电视社会与法节目中心一名编辑记者。聊天中,记者得知他多次参加无偿献血,同时还是2003年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成立时的首批志愿者。
周国仁告诉记者,2005年他曾与北京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并顺利通过高分辨检测和体检,由于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最后家属放弃了移植。“当时已经做好了全部准备,一直期待着正式采集那一天的到来。”回想起来,周国仁都觉得是种遗憾。
2013年2月27日,周国仁接到河北省红十字会电话,告知与一名外籍患者配型成功。得知这个消息后,周国仁既高兴又意外,没想到时隔多年还能再次配型成功,不禁感慨是老天在眷顾自己。“当时想也没有想就答应。”周国仁回忆道,当时心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救人。
只要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5月8日,他又接到通知需要做高分辨和体检(涉外人员都是两项一起做),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经常出差,5月8日,他接到做高分辨检测和体检通知,他把手头上的紧急事情处理了下就连夜返回北京,5月10日便赶到了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
21日,周国仁来到医院为采集工作做准备。周国仁说,打上动员剂后,他感觉头疼、腰酸,医生告诉他这是好事,说明他的造血干细胞质量高。“听后,自己心里真挺美的。”周国仁说,他会给自己打针,也能给自己做皮试,所以这点疼他都能忍受。
在医院里,记者并未见到周国仁的家人,他告诉记者,这次他是瞒着家里人来的。因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他的母亲又因腰椎骨折刚刚出院,听说他要捐献,对此很是担心。作为孝子,周国仁一边积极配合医院做采集前的准备工作,一边只好给母亲和家人“撒谎”说这段时间工作忙一直出差。对于此次捐献,周国仁周边的朋友也曾多次劝阻,可是周国仁却说,只要自己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这是一条生命,自己必须要救。
周国仁不仅自己一直在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同时也号召他的家人加入进来,他曾成功劝说自己的妻子多次参加献血活动。“献血就是给自己买了个‘保险’”,周国仁说,献血不仅能降低血液粘稠度,还能降低发生脑血栓的风险,同时国家还规定献血累计到一定量还能免费用血,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希望用实际行动感化更多人
此次捐献,并非偶然,生活中的周国仁一直是个有爱心的人。2001年的时候,他在办公室收到一封求助信,信中说一名12岁小姑娘,父亲去世后家里的一切重担都落在她身上,家里还有90多岁高龄的奶奶和患重病的妈妈,一直辍学在家,生活非常困难。周国仁说,当时他都哭了。他按上面的地址找到小姑娘,从兜里掏出200元塞到了孩子的手里,并对她说:“孩子,你还小你一定要重新回到学校上学,家里的困难叔叔帮你解决”。回来后,他还主动组织单位和同事为这个小姑娘进行募捐帮她度过难关,并一直资助了她4年。
周国仁告诉记者,他喜欢帮助他人也是受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记忆中父母就很爱帮助别人,哪怕是乞丐,只要路过门口,父母都会给他们吃的。周国仁说,算起来这些年他帮助过的人不下十多位,有从悬崖上掉下来的老人,有出交通事故的,有被人打的等。“只要是我碰上的我都会去管。”周国仁说,他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他希望通过的自己的实际行动能感化更多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帮助他人的行列里就足够了。
作为涉外捐献者,周国仁表示,不管对方是谁,在哪里,只要想起这个世界上有个人和他留着一样的血液,就会感到很欣慰,心里也很踏实。他说,善心是不分国界的。
周国仁还告诉记者,他的网名叫“人间大爱”,之所以起这个名字,就是想一直激励自己,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向社会传递一种正能量。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他,如果以后有机会,您还会捐献吗?周国仁干脆地说,只要条件允许,他还会捐献。
26日中午13时至下午16时,周国仁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悬液203毫升。据了解,他的“救命血”将于明天(27日)被美国骨髓库工作人员取走,并将尽快输入患者体内。至此,周国仁成为河北第151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