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藏汉一家民族亲 京藏车队演绎“七年天路情”

http://www.hebei.com.cn 2013-07-12 08:5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乘务员兼职导游,为乘客讲解铁路沿线风光。王博轩 摄

  列车长李然与随车医生救助患病老人。王博轩 摄

  长城网7月11日讯(李溢春 王博轩 张天虎)他们被各族人民和中外游客赞誉为“高原彩虹、英雄车队”。圣洁的哈达与火红的中国结,在这里传递着吉祥与和谐,是他们的来往穿梭让雪域高原与伟大祖国紧紧相连、一起脉动。

  2013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七周年了。站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回望两千多个日日夜夜、风雨兼程,共计安全运送中外旅客660余万人次,期间还先后完成奥运火炬传递、国内外领导政要、西藏先心病儿童救治等重点运送任务170次,收到表扬信件近2万多封,锦旗510余面。这就是北京客运段京藏车队担当值乘任务的T27/28次列车,开行七周年来对“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精神的坚守,就是他们对“缺氧不缺精神”的传播与传承。

  车厢里的“家务事”

  从北京到拉萨单程3753公里,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就达960公里。这里是雪山故乡,藏羚羊的家园,沿途的美景令人神往。然而,对于一个单程就达43小时51分钟的京藏车队的全体成员来说,趟趟都是考验、次次都是挑战。

  “每次上高原,脑袋都像鼓胀的真空包装袋”。京藏车队党总支书记李宁,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虽然有的列车员可说是“老高原”了,但是胸闷气喘、头疼呕吐,有的人依旧有时会不知不觉地流鼻血。

  李宁最明显则是拉肚子,遇到这种情况,他就可劲地吃辣椒,“一上火,就能少上几趟厕所”看似他轻松的说笑,可谁听了怎么也轻松不起来。

  “老高原”们尚且如此,初次踏上列车的广大旅客可想而知。也许,正是有了这种切身的体会和感受,他们始终将车厢当做自个家来呵护、来操持。

  藏族同胞是“家”里的常客,为了更好地服务和沟通,他们请来中央民族大学的藏语教授教会话,编印录制了藏语100句。常用常学常练习,“我们是在说汉语的人中,讲藏语最棒的;在讲藏语的人中说汉语最好的”。年轻的列车员大姑娘、小伙子们,对自己的表现个个都很自信。

  “家”还经常有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和世界各地的游客。车队就制作了藏、汉、英、韩四种语言“四语温馨提示卡片”,内容涵盖基本服务语言,这也是每名列车员的必知必会。

  “有时菜名翻译成英文,不太理解,我就声情并茂加手势。”餐车主任李超的介绍,总是能给外国游客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京藏车队共有15个列车组,他们还创造性地在车队内部展开了创意服务大PK。从“爱心指示牌”到“沿途景点时间方位提示卡”,从“导游式服务”到“爱心图书”、“爱心伞”乃至“爱心箱”每个车组都不服气,哪一个车组都有自己的“绝活”和特色服务品牌。

  高标准的定位、精细化的关照,使京藏列车的每一名乘务员都成了操持“家务”的“多面手”。面对国外宾客,他们是翻译;面对游客他们是“导游”;遇到病人他们是“大夫和护士”,对于普通旅客他们又成为宣传预防高原病知识的“保健师”。

  千言万语一句话:“列车是我家,常来家做客”。乘务员们总是这样说,也始终在这样做。

  旅客都是自家人

  列车行进在高原,车厢巡视是每趟列车长最要紧的工作之一。跟随在列车长石宝江身后,体贴入微的关怀温暖随时随地。看到怀抱婴儿的旅客,他就俯下身子,观察婴儿情况,并向家人嘱咐注意事项;遇到老人,他又会停下,询问同行旅客,需不需要帮助。

  “从格尔木到拉萨段是关键,更要多看几遍,尤其对老弱等重点旅客。”石车长一边说一边看。在这里空气的含氧量还不到平原的60%,尽管车厢内开始弥漫供氧,就是坐着不动也能明显感觉到肩上像扛了一袋面那样沉重,耳鸣、耳胀。可想而知,此时此刻还要在车厢内来回巡视的车长和列车员们是怎样的感受。

  “初上高原,我就领教了缺氧的厉害,头痛胸闷,四肢乏力,真想多长几个鼻子呼吸。”文静漂亮的张子涵这样回忆自己第一次上高原时的感觉。一年过去了,这个在家里还是父母“掌上明珠”的90后女孩,每次“上山”有时候仍会流鼻血,但是,扫地、拖地、收拾垃圾样样不含糊,总是让车厢保持着干干净净。“车厢里干净,旅客就待得舒服一些,这就是像在家里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都得用心和上心。”年轻懂事的她总是微笑地这样说。

  2011年2月10日,在京藏车队12组值乘的T28次列车上,一位名叫卓玛的藏族孕妇临产,由于列车运行在大区间无法及时到达前方站,列车长刘杨和班长赵堃马上通过广播寻找医生,并腾出一个卧铺妥善布置作为临时“产房”,药品、热水、毛巾等用品一应俱全。20多分钟后,一名男婴的啼哭让在场的所有人如释重负。红糖水和营养餐,当餐车服务员把这些送到卓玛面前时,激动与感动让她再也忍不住深情的泪水。

  列车员董超还是列车上的“红十字”救护员。2011年11月底,当列车进入格拉段后,一名乘客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急需吸氧。列车在海拔4702米的安多站临时紧急停车两分钟,就是他二话不说从站台上扛起20多公斤重的氧气瓶跑回列车,当乘客及时吸氧症状缓解后,他却一屁股瘫软在车上。

  待旅客如亲人。只要旅客需要,他们总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面前和身边,在列车上都是自家人,从来不分你我他。

  藏汉一家民族亲

  在T27/28次列车上,就如随处可见的具有藏族风格的吉祥图案,和红红火火的中国结一样,藏汉一家民族情深的氛围始终在这里融合与洋溢。

  5组列车长李然至今对自己第一次叫“米玛拉”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一次一位60多岁的藏族老大爷米玛,乘火车从北京回拉萨,李然用藏语亲切地称呼他为“米玛拉”(就是“米玛大叔”)。米玛脸上的微笑,像绽开的格桑花。

  2006年京藏列车刚开通不久,列车运行到格尔木车站时,一位藏族老人突然昏倒。列车长谷兴富一边帮老人吸氧,一边把老人从硬座车厢扶移到硬卧车厢,贴身照顾。不久,沱沱河车站紧急准备的氧气包送达,餐车赶制的热乎乎的稀饭也送来……老人转危为安激动得言语哽咽。当谷兴富再次值乘到达拉萨站时,已经在站台等候了很久的老人与家人,将洁白的哈达挂到了谷车长的胸前。

  2012年2月7日晚,京藏车队接到护送藏族先心病患儿和家属返藏的任务,可是此时车票已经卖完。孩子们刚做完手术,需要静养。车队当即决定:腾床!担当此次值乘任务的4组列车长席炜和几位班组骨干二话不说,带头让出自己的铺位。43个小时的路程,他们就轮班在值乘室打个盹就算休息,换来的是这些刚刚手术完的藏族儿童和家属健康与平安地到家。

  像这样的任务,自从北京客运段担当T27/28次京藏列车值乘以来,他们已经运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近40余批一千余人,正是他们这种对“藏汉一家民族情深”的理解和坚守,确保了每一次接送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曲《天路》是所有京藏车队小伙子、大姑娘们最熟悉的也最愿意哼唱的歌曲,这是他们的心声也是他们心路历程的最好见证。“做铁路形象的宣传队,民族团结的播种机。”走过七年,京藏车队往返两千多次,先后安全运送藏汉各民族同胞以及国外游客共计达660余万人次,在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的同时,在圣洁的天路上他们已经成为了“民族一家亲”和谐友谊的播种者,将人间温暖送到边疆的吉祥花,各族儿女欢聚一堂的“大家庭”和将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的天路彩虹桥。

关键词:火车站,京藏车队,天路情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田平珍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