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弘扬“赶考”精神 努力当好人民公仆
“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7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午到石家庄正定县进行调研之后,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郑重作出这个表示。(7月13日新华网) 当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1949年3月22日晚,在中共中央从平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前夜,他又把进京说是去“赶考”。事实证明,毛泽东同志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64年来,我们党牢记“两个务必”,以“赶考”精神,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成一个初步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当然,在“赶考”中,也有一些领导干部没有经得起执政的考验,被“糖衣炮弹”击中,倒在了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如今,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再次强调党的“赶考”远未结束更具有深远意义。 什么是“赶考”精神?我认为,“赶考”精神就是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作风和艰苦奋斗作风的精神,就是清正廉洁、克已奉公的精神,就是不畏困难、锐意进取的精神,就是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精神。这种“赶考”精神,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仍然需要。人民群众永远是“考官”,各级党员干部永远是“考生”,评判“考生”成绩的标准,仍然是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而决定考生成绩优劣的,仍然是我们党是否具备让人民满意、拥护、高兴、答应的执政能力,能否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使民受惠,取信于民。如何当好人民公仆,为人民群众交一份出色的答卷,是对每一名领导干部的严峻考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并精僻论逑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艰难而曲折,任重而道远。“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要“让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从“两个务必”到伟大复兴,从“赶考精神”到“中国梦”,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弘扬“赶考精神”,经常给自己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先进本色,承前启后,继承创新,清正廉洁,一心为民,不尚空谈,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事业,才能“金榜题名”,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响应。 党的事业无止境,“赶考”无穷期。我们相信,在这一代中央领导人领导下,在“赶考”精神的不断激励和鞭策下,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各级领导干部只要不自满,不懈怠,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带领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群众的智慧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坚持再接再厉、攻坚克难、一往无前,不断开创新局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李忠勇/文 宿馨元/文) |
关键词:网评,赶考,公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