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小伙到毛线大王 河北退伍兵王启发三次转变
从初中没毕业的农村小伙,到部队上下交口称赞的训练标兵、革新能手,王启发实现了他人生第一次华丽转身,他的体会是—— 没有苦字在前,所有的聪明巧干都是空谈 美丽富饶的冀中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朴,革命老区蠡县就在平原的中部。当年,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及事件都和这里密不可分,震惊全国的“高蠡暴动”发生于此;《红旗谱》的作者、著名作家梁斌、著名画家黄胄诞生此地;被誉为“百战将星”的孟庆山在这里开辟了冀中抗日根据地,组织和发动10万游击军在敌后与日军周旋,并创造了著名的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 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耿直、诚恳,富有上进心。王启发就是其中一个代表。1953年,王启发出生在蠡县辛兴镇辛兴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姊妹6个,他排行老三。由于家境贫寒,9岁才进校门,天资聪颖的他竟连跳两级,在同龄的孩子中很快脱颖而出。 1972年,他怀着一腔报国热血,历尽周折,终于应征入伍,来到地处雁北高原的空军某部,成为一名光荣的空军战士。即使现在事业有成,可说起从军经历,王启发还是一脸自豪。他说,那时候,官兵们思想普遍比较单纯,每天想的就是怎样苦练兵、学雷锋、当英雄,时刻盼望着能上战场打敌人。他也暗下决心,时时刻刻以英雄模范为榜样,细小工作积极主动,脏活累活处处抢先。 谈起在军营那短暂而又难忘的时光,一下子拉近了我与王启发的距离。 连队干部一看他身大力不亏,就安排他担任军械员,重点练习向飞机上悬挂、排放炮弹、检查射击仪器设备,这是一个军械员的基本功。一般情况下,这一套完整的动作下来,没有个40分钟是不可能完成的,全师最快速度的记录也是两个人配合情况下用30多分钟才把炸弹装完、把炮弹排完、把仪器检查完。 不服输的王启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一个怎样令人震撼的场面呀:数九隆冬的雁北高原,空旷的军用机场上,刺骨的寒风夹杂着雪花,一个钢铁般的战士,赤手空拳,一遍一遍地练习着举弹、挂弹、排弹……炮弹和弹夹、弹链都是铁的,但悬挂排放对精度要求很高,绝对不能戴手套,戴手套没有了敏感度,只有手上磨出茧子,才能不会在冬天粘上;由于炮弹特别凉,手的温度也不能高,为降低手的温度,擦弹链时要抹油,训练前要用雪洗手,这样感觉才会好,动作才能快。 画面的主人公就是王启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个一个动作,一遍一遍地训练着飞行前的各种机务准备,试车、通电,排机关炮、挂炸弹,等等,每一个飞行日,就得在机场待上大半天…… 为保证战机及时升空,地勤不仅一分钟不能耽误,而且每一个动作都要准确到位,每一个细节都要确保一丝不苟。长期练兵,不能用蛮劲,不仅要苦练、巧练,还要摽着劲儿。 说到这里,王启发加重了语气。“为了达到并超过全师最快纪录,我用砖练臂力,一块一块地向上加,后来单手一次能托15块砖。再托84斤的机关炮,感觉就像拿个烧火棍一样。最后练得有劲都没有地方使。看到营房的门口一棵碗口粗的枣树,单掌一推,满树的青枣居然落下一大半。”王启发说,两手虎口磨破更是家常便饭,破了以后流血,装备上的油就会渗进去,久而久之就像刺青一样形成了。现在已经近40年过去了,他的虎口部位依然黝黑。 就这样,王启发慢慢地练出了门道、练出了名,先后代表中队参加营里、团里、师里的比武竞赛。训练大纲上规定的要领是要求两个既有力气又机智敏捷的战士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的飞行准备课目,全师最好成绩是30分钟,而王启发27分钟就能轻松完成。师长不相信地问团长,这怎么可能呢?团长一乐:王启发一个人单枪匹马!喜得师长连声称赞:这个战士,人才呀! 比武场上一分钟,训练场上十年功。这个破师纪录的小战士,哪一个动作没有练上成百上千次!超越最优秀者的3分钟,不单是训练成绩,更多的是一种境界,对王启发来说,那更是他的一种人生追求,那就是,永远要冲锋在最优秀者的前面。可以说,从那时起就为他一路坎坷一路歌奠定了敦实的基础。 多年后,王启发在部队时的老领导、时任团政治处副主任倪晓旭清楚地记得:无论是飞行训练、比武竞赛,总能看到王启发两手提着两颗50公斤炸弹飞奔的身影,他浑身上下有着使不完的劲,拖靶、防凌、校飞、人工降雨,团里的大项活动,他一次也没落下过。 时任副团长史来臣还说起这样一件事,空军地勤要经常运送校对陀螺仪,这个仪器既大又沉,而且十分精密昂贵。每次执行这样任务时,王启发为使仪器不被颠坏,自己平坐在车厢板上,用双腿托着仪器。一路颠簸下来,几十斤重的铁家伙经常把双腿压得布满一道道血印。这件事情被机务中队长、军械主任发现后,连声感慨: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军械员用这种方法来保证军械不受损坏。怪不得小王运送来的陀螺仪从没被颠坏过,这个战士的素质太好了! “没有苦字在前,所有的聪明巧干都是空谈!”据了解,服役期间,王启发不仅是远近闻名的训练标兵,革新创造也是一绝。他发明的飞机拖靶倒锁钩,在靶场上多次现场试用后,团领导现场拍板安排飞机从定襄机场到大同机场接送王启发在师大修厂生产倒锁钩……出了名的王启发成了团领导心中的“红人”,首长大会小会经常称赞表扬,战友同乡个个心服口服加佩服,打心眼里羡慕。 |
关键词:退伍军人,毛线大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