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开微博成了吸引眼球的潮流之事,见面打招呼,除了询问手机号,QQ号外还要加上一句“嘿,你有微博么?”。微博如此火热,各地区也不甘落后,纷纷开设了党建微博,一时间,无论是新浪还是搜狐、腾讯,各种党建微博纷纷呈现,但是网民们对于这些微博则反映平平,按理说,各地的党建工作和群众密切相关,为何这些地区的党建微博反而不如娱乐明星、草根达人的关注度高呢?笔者认为,微博之所以受到大众的青睐正是由于其“接地气”的形式、“无距离”的口吻,可纵观现如今的党建微博,虽然形式是接了地气,但是口吻、内容还是没有变,这样又怎能“围住”大众的眼球呢?
党建微博,先要围住群众的视线,最终才能围住群众的心。笔者认为,党建微博是一个极好的形式,它让群众能直接接触到、看到我们党的各项新政策、新宗旨,有效缩短了信息的传播时间,缩短了领导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但是,这样一种好的形式也只有运用好、发挥好,才能成功“围住”群众的视线。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点做出些努力。
一是转变身份,不打“官僚腔”。微博的使用、阅读者大多是普通群众,他们想通过微博获取的是真实、新鲜的信息,党建微博不能打着“党”的旗号,乱开官腔,只有从群众的角度出发,采用平切、朴实的话语才能让群众乐于观看。
二是走进生活,抛弃“假大空”。党建微博不是给领导写汇报,也不是作报告,写的天花乱坠也只是“看起来很美”,但是谁又喜欢这“过分装饰的假象”呢?只有走进生活,走进真实,抛弃“假大空”,从群众乐于接受到乐于相信再到充分信任,否则,群众抱着“赏花”的心情,又怎能真正走进群众的心里?
三是敢于批判,不做“老好人”。很多党建微博有一个共同的诟病,就是通篇都是“赞扬”,说的全是好,但是无论是群众还是领导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都知道目前我们的社会中存在许多的不完善,这些不完善并不是“雷区”,也并非“不能触碰”,只有敢于批判才能不断进步,只有敢于承担才能被人理解。著名学者、中央党校教授、党建部主任王长江的新浪微博就有将近八万人的关注度,这些人肯定不是来看王教授“唱赞歌”的,相反,王教授更多的是对社会现状的反思、批判,也只有无情的痛斥,才能反映对这个社会深沉的爱。(刘杰/文 王玲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