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张金喜“穷我一生让家乡青山永披绿”
“大家注意点,起苗时一定要把水打足,拿营养钵时千万要轻拿轻放,别把苗子碰坏了。”平泉宋营子林场负责生产的张金喜扯起大嗓门对起油松苗的工人不停的嘱咐。 张金喜,现任平泉宋营子国有林场生产科长,因其干起工作来不管不顾,被人称为“张老凿”。他是平泉林业系统从事生产年头最长的人,从1997年进入生产科到现在,16年来,他没有离开过生产科一天。从他在榆树林子镇土洞子村亲手植第一棵树开始到现在,他带领着生产科的工人们植树造林5万2千亩,总成活率达85%以上,其中有四处被列为精品工程。 1997年,已经33岁的张金喜被任命为生产科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就是“赶鸭子上架”,因为他当时对生产的活是一窍不通。在林场呆过的人都知道,生产的活是最多最累而且技术性很高的。最让他头疼的是看地形图,因为地形图都是卫星定位的,一旦施工,具体到每个小编每棵树都不能错。他就把地形图装在口袋里,上山下乡,吃饭睡觉,只要得空,他就把地形图拿出来研究。现在,在他的辖区,只要是说出小编号,那里是什么家的,有几棵树,四至都是什么,他都会详尽的说出来。林业系统的人都称他为“活地图”。 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造林是利国利民利已的好事,林场造林,林子归林地主人。但在刚开始造林时,很多人由于对林业政策不了解,这样的好事推行下去也是十分困难的。 至今张金喜还清楚的记得,在榆树林子土洞子村四道沟村造林的事。那是在2003年,深知群众对林业政策都不了解的张金喜拿着造林合同,在预备造林的头一个月就带领林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的讲政策,做工作,告诉大家,我们出人出工出苗子造林,你们一分钱不用花,树活了是你们的,不活我们还给你们补栽。经过一个月的工作,大部分人都理解了植树造林确实是一件好事,纷纷在造林合同上签了字。只有徐老四家说什么也不让在他家山上造林,并摞下狠话“给啥也不让在我家地上造林,否则我拼命。”谁做工作也不行,最后施工组没办法,只好把这家摞下。为了防止签了合同的人家反悔、捣乱,老张从造林开始,就在村里盯着,直到造林结束才下山,前前后后将近两个半月。 两年后,四道沟的油松苗子长起来了,秋天蘑菇起得特别厚,哪家卖蘑菇都卖了四五千。这时徐老四着急了,跑到林场来找老张,请求林场上他家山上造林。很多人都劝张金喜别管了,但是老张从大局出发,还是组织人耗时半个月将徐老四的荒山给种上了树。现在,老徐的松林每年光采蘑菇也可以卖好几千块,经过此事的老徐不但一直支持造林,还成了植树造林的义务宣传员。 在老张的造林生涯中,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每次他都用他的“凿”劲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柳条沟造林时,他们还被当地百姓截在山上不让下来,断吃断喝整整一天一夜,他们和地方政府一再的讲政策也不行,最后老张说了一句“我家就在这呢,如果将来出差你们冲我说。”听到这话的百姓安静了,让路了,一个半月后,柳条沟造林完成,现在柳条沟的松树平均已经一米半高了,而柳条沟的老百姓们也没一人能忘记当初为他们绿化荒山而尽心尽力的张金喜。 张金喜在单位的工作有目共睹,他在家中,也是个出名的孝子和好人。他父亲是老林业,常年上山下乡落下一身毛病;母亲患有严重的哮喘,十余年来,每天都需要用近40块钱的药;他忙于造林,家中的一摊子事就全扔给务农的妻子;两个女儿由于家庭条件所限,都只上完初中就外出打工了,这也是他这一生心中永远的痛。 他心疼年迈的父母和劳累的妻子,每天清晨、中午、傍晚,别人休息的时候,他都会回到家中,或者帮父母收拾院落,或帮妻子干干农活。今年4月,劳累多年的妻子也病倒了,在北京协和医院等候半个月后,出了一个让他痛不欲生的结果——骨髓增生综合异常症,就是骨髓不造血了。这种病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换骨髓,但是高昂的手术费却是这个普通的家庭所无法承担的。医生了解到他们的家庭情况后,建议他们用中药保守治疗,药钱每天大概60多元,并且每个月要到北京来检查一下。对他们这样的家庭情况来说,这也是唯一的方法了。老张每月实开工资1800多,原来除去父母费用和家庭开支还能剩余一点,现在算起来是一点也剩不下了。但他没有悲观,他对妻子说;“别有压力,我们还有点积蓄,能顶两年,只要还活着,就一定有办法。” 从北京回来后不久,雨季造林开始了,张金喜又全身心的投入到他操劳了16年的造林、育林中。这个时候的他是最不容易的,妻子从北京回来后需要静养,他每天上班前,都要把饭给妻子做好,中午在工人休息的时候,他再赶回家给妻子和父母做饭。而且他还要时刻盯紧工人栽树时不能有一点马虎,并且做好工人的后勤保障,不让一个工人因天热或施工原因出危险。由于他的技术拔尖,人品出众,有不少育苗子的老板找他,让他别干这个活不少、钱不多的生产科长,去给他们打工,不但钱挣得多,还能捞点外快,都被张金喜婉言谢绝了。 他这样说;我是务林人,应该承担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我本职工作就是造林、营林,为荒山添绿的。再者我工作的地方就在我老家,如果我连老家都不能绿化好,我还有什么资格说我是育林人。这些年经我手造了5万多亩林子,但我不图挣大钱,也不图别人说我好,我只希望几十年及至百年后,为社会、为家乡、为子孙构建一片绿色。 持续干旱了近半个月的宋营子林区迎来一场降雨,又可以继续栽树了,如同听到号令一般,攒足了劲的张金喜又奔波在各个沟沟叉叉的路上,继续着他的工作。张金喜只是众多忙碌在山边、林里的林业人之一。在众多和张金喜一样默默奉献的林业人共同努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山川会更加美丽,中国的人民会更加和谐幸福。 文/任洪涛 苗艳春 田伯兴
|
关键词:承德,平泉,张金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