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汪金友: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汪金友 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一次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会议强调:“必须充分认识改革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增强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8月28日《人民日报》)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挑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都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如何推动下一步的改革,已经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但改革应该从哪里入手?哪些地方、领域、环节和群体,是“利益固化的藩篱”?如果一个个去问,恐怕很少有人承认,自己这个地方,就是前进的障碍和发展的阻力。而这样的“藩篱”,不仅确确实实存在,而且很严重,也很顽固。其中很多已经衍化成与改革相抗衡的“硬骨头”和“险滩”。不到一定程度,里边的人就不会屈服。 比如“权力的藩篱”。前几天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办一个准生证,要跑8个部门。(8月8日《广州日报》)办一份助学贷款,要盖20多个公章。(8月5日南方网)听一个个体工商户讲,国家明确要求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一律免费。但真的去办时,人家却让你先到其它6个部门盖章。而且每个章都要收费,有的还比以前收的更多了。 不是这些部门都愿意多管事,而是直接涉及经济利益。坐在办公室里,拿公章往那张纸上轻轻一按,就可以收费50元、100元甚至几百元,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所以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就是大范围的取消审批和收费。不准明收费,更不准暗收费,谁要收了,就以腐败论罪。 难办的是,现在很多的管理部门,都靠收费吃饭。他们的工资、福利及办公费、车马费、考察费、招待费等,都来自于这些收费。因此取消收费的前提,是对这些部门的职能进行评估和清理。尤其要听一听老百姓的意见,看这些部门的存在,有没有作用和意义。否则就该撤的撤,该并的并,该取消权力的取消权力。 再如“垄断的藩篱”。改革开放以来,很多计划经济时代的行业,都交给了市场。剩下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仍由政府统辖。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部门和企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利益。而全国13亿人都知道,这主要是得益于对市场的垄断。 而其中有些部门和单位,却把功劳都记在了自己的账上。并把其中很大一部分发展成果,化作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无论高管还是员工,动辄年薪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想分房子就分房子,想发福利就发福利。而且千方百计巩固特权,抵制改革,把所在系统打造成利益固化的堡垒。 要突破这样的藩篱,就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垄断,尽可能把更多的领域和空间推向市场。同时严格限制任何人从垄断中谋取私利,不能因为他们掌握着政府的“钱袋子”,就法外施恩,网开一面。同时要加强内外流动,坚持定向回避,绝不能让某些家族和小团体,在一个行业内形成巨大而复杂的顽固势力。 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在今年的两会上曾经说过:“如果说30年前改革解决的是意识形态问题,那么现在就是利益问题,改革实际上就是拿刀割自己的肉。”下一步的改革要想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就必须有一大批勇敢者站出来,像谭嗣同一样,变法流血“请自嗣同始”,改革攻坚“先割自己肉”。 |
关键词:改革,利益固化,藩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