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长城时评】草根作品入教材是阅读教育的进步

http://www.hebei.com.cn 2013-09-10 17:2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成都草根作家马及时的作品《王几何》入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读者和网友赞扬文章生动、真实、活泼、幽默、有趣,但也有部分网友表示质疑:像一篇日记,不适合初中生阅读。也有读者提出“文章无思想性,比较浅显,不适合初中生”的观点。(9月10日《华西都市报》)

  《王几何》这篇文章,具备亲切、平实、幽默、贴近的优点,在这篇短短的文字中,既有生动的人物和场景描写,又有幽默有趣的对话,还有深刻而有冲击力的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引领,而最让人佩服的是,这一切,都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写出来的,这不仅符合文学的要求和特点,更非常符合青少年的阅读特征。

  曾几何时,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内容,多了思想性的强行灌输,多了空洞的议论,而少了故事性的悬念、幽默和轻松,更少了贴近性的喜闻乐见,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们而言,文字太过于深奥和艰涩,无疑极大降低了孩子们的阅读欲望,更拉开了孩子们和沉重文章的距离,要引领孩子们走向热爱汉字和汉语乃至中文之路,入选的教材和文章就迫切要让孩子们望之亲切,而不是望之生畏,望之生难和望之生烦。

  近年来,包括鲁迅在内的一些大家的文章慢慢撤出了语文教材,不能不说是对语文教材弊端的积极改进,一些名家、大家的文章虽然很经典,也很有思想性,但是却不适合孩子们的阅读心理,不能够吸引孩子们喜欢阅读,这和这些大家作品的深奥性乃至艰涩很有关系,如今的小孩子,阅读心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喜欢生动、真实、活泼、幽默、有趣的文章,而不喜欢一味板着面孔说教的“思文”和斯文,也并非是孩子们不思进取,不想有思想,而是要找到能够直抵孩子们心灵的鸡汤。

  对于课本的编辑和出版社而言,选择名家的有关社会、历史有定性评价的经典文章不但符合大众的文学审美习惯,也更具有政治性、主流性和价值性的综合安全感,选取不算知名的作家的文章,综合风险性更大,更容易引来质疑和责难,但是编辑和出版社不因为风险大而不积极尝试引进草根作家的作品,则体现了对教材更大的责任感和更高的追求,也是对孩子们的阅读更负责任的积极做法,将此事看成是“标志着中国教育思想的一个跨越”的大事似乎也不为过。

  对于初一的孩子来说,对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新的感知和观察,文章的思想性不应该成为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而硬生生地要强加一些所谓的思想性给孩子们,将读文章变成了一次沉重的思想旅行,进而感到空洞、枯燥乏味和失去阅读兴趣,这是对孩子们阅读的不尊重,也是对孩子们的不理解,更是强行灌输思维的体现,不仅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还会起到揠苗助长的负面效果。

  对于中小学语文教材,在充分掌握孩子阅读和社会心理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因地制宜选择文章才是最应该有的思路,文章生动、真实、活泼、幽默、有趣,让孩子们读来感觉很爽和有味最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再向孩子们传递人世间真、善、美的情怀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而不必拘泥于名家和大家作品,在一定的程度上,有血有肉、接地气、贴近性很强的草根作品入教材,反而能够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欲望,真心期盼草根作家的草根作品能够越来越多入教材,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和审美。(魏青)

关键词:马及时,王几何,语文教材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芦静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