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贾潮江:五十年不锈的推剪梳理善行人生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2013-09-23 14:38:01
分享:

  长城网9月21日讯(孟庆忠 刘伟)那是一张略显沧桑的脸,始终带着和善的微笑。身旁展示着两块鲜红的条幅:“热心、真心、诚心、爱心,献给社会献给您”,“共产党员义务理发、为您服务”。

  终于找到贾潮江,是在河北省玉田县城伯雍公园东门。趁着忙碌间隙,一席轻言细语,引领笔者直抵他的心灵深处,并把时光回溯到五十年前。

  少年郎初试锋芒

  “我是1950年出生的。我的幼年和童年,正是新中国建国初期。从那个时候一直到六十年代初,社会上物质生活虽然比不上今天,很是艰苦,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朴素纯洁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所以,当1963年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后,那已经不是‘一呼百应’,而是全国亿万人民同心响应,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很快遍及全国。”

  贾潮江的开场白,让笔者眼前浮现出那个同样朴素纯洁的13岁少年的形象。那年,他正在就读小学五年级。学校组织成立“学雷锋小组”,少年贾潮江积极主动,要求加入,却是缘于一个心结。

  “在我三周岁那年,得了一场重伤寒,父母简直放弃了治疗。是爷爷请来一名曾经的老军医,使我从奄奄一息中获得了新生。后来渐渐长大,从父母对恩人的叨念中,我领悟到好心人的大恩大德,也在心里埋下了感恩社会的种子。”

  可作为小学生,年龄小、能力低,要想学雷锋,该做些什么事呢?没有现成的公式,只能靠天性所悟。贾潮江凭着那个年龄段纯朴的想法,认为只要自觉自愿替大家做点儿事,解决难题,就是学雷锋。于是,看到学校桌凳坏了,从家里带来工具主动修好;校园脏了,主动打扫卫生;同学遇到困难,尽自己力量主动帮助。尽管常常是累出一身汗,沾上一身土,心里却还美滋滋的。课余时间,带领学雷锋小组进入社会,开始为五保户、烈军属扫院子挑水,拾柴禾烧炕,浇园子栽菜……“我那时想法挺简单,觉得只要受到大人的夸赞,不管夸了几句,我就是个好孩子;只要为别人做了好事,不管事大事小,我就对社会有用,能留个好名声,用现在的话叫‘体现了自身价值’。”

  一次去烈属李浩堂家做农活,贾潮江见到老人头发蓬乱、胡子拉碴,他想到,自己要是掌握剃头刮脸这种手艺,那该多好。联想起学校地处农村,大多数同学甚至包括老师,是没有条件去花钱理发的,便萌生了学会理发为大家义务服务的想法。于是他开始利用空闲时间,特地跑到镇上的理发馆、剃头棚,看师傅们怎样操作。通过帮人家倒水、扫地、洗围裙,博得师傅们好感,便真心实意向他传授基础技术。父母也很支持,用手中仅有的三块五毛钱让他买了一把推子,他又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买了剪刀、梳子,开始给大家义务理发。最先他只是给烈军属老人理光头、刮胡子,显不出手艺多高。老师带着同学们主动给他当模特,理分头、剪短发,为的就是鼓励他。老师坐在凳子上也很高,他站在地面上还够不着操作,便搬来几块土坯垫在脚下,有时理完发会累得出汗,却感动了把此情此景看在眼里的许多人。

  他当初或许没有想到,本属偶然的想法,后来竟让他坚持了五十年。

  从此,不管是在校内当学生,还是中学毕业后做农活,在村里的大树荫下、上工的田间地头、繁忙的修河工地,总能找到贾潮江的绿色帆布工具包,总能看到他手举推子、娴熟作业的身影。由于工作量很大,那把推子用坏了。此时他的大哥正在部队服役,还被评为“五好战士”,给他买了一把新推子,并热诚表示,要做弟弟学雷锋的坚强后盾。正因如此,1968年,贾潮江被当时的公社党委树为典型,命名他“学雷锋标兵”,并在1971年光荣入党,1972年被公社党委和县里推荐去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保送上学。

  “火车头”当之无愧

  从1974年运校毕业,到1996年的22年时光,贾潮江在铁路系统,调动过几次站点,担任过连接员、扳道员、值班员、站务员等多个职务,始终没能改变的是学习雷锋、服务社会的热情。他也曾细心观察列车隐患避免事故发生,也曾多次为夜间下车的旅客解决吃住难题,也曾连夜护送无人接站的老人,也曾自掏腰包为失窃的弱者补票,也曾劝说离家出走的少年返乡,也曾组织或带头参加各种捐助活动,仅捐款捐物已达五万元以上……其中最具贾潮江特点的,便是他与理发工具箱须臾不可分开,总是能利用工余时间和休息日,骑着自行车,走遍站点附近的机关、厂矿、学校、部队,还有敬老院、疗养院、光荣院等等,用自己的爱心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服务,用义务理发的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的内涵。

  地处刘典屯的县光荣院,住着30多位老功臣和军烈属,由于离县城较远,理发很不方便。得知情况后,从1978年起,贾潮江便主动担当起每月一次为老人们理发的义务。除此之外,还主动为老人们洗衣服、扫庭院,而且每次一干就是一整天,至今风雨无阻。

  调入玉田韩家林火车站,已经是八十年代初。贾潮江得知两位老复员军人在当地的精神病院住院治疗,便计划把他们确定为上门服务的对象。他在第一个休息日就找到这里。“走进医生值班室,我面带微笑向值班医生表明来意,说要为患者义务理发,没想到两位医生诧异地盯着我,职业习惯竟然让他俩把我当成精神病人,还扶我坐到椅子上诊起病来,弄得我哭笑不得。不过我没有气馁,以后差不多每个月都要到那个病院去理发,用更加真诚的服务打动了那里的医患人员,也扭转了社会上更多的偏见。”

  1989年初的一天,贾潮江在电视里看到天安门广场升旗的壮观场景,精细的业务敏感,让他又萌生出用自己一技之长,为国旗护卫队理发的念头。那年的3月5日,也就是“学雷锋”纪念日,他几经周折,凭借铁路局工会的证明信、各种获奖证书和奖章,以一名铁路工人的名义,第一次踏进“国旗班”营区大门,开始了他义务服务的又一轮神圣之旅。从那时起,他利用休假的时间,每两周去一次北京,为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义务理发,至今已有23年的光阴。

  ……

  那些年,贾潮江连年被车务段、分局乃至北京铁路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职工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获得“建功立业奖章”。1992年,贾潮江荣获国家铁道部命名的“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称号,同年,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又授予他“火车头奖章”。然而,贾潮江把这些,也只当成对自己的鼓舞和鞭策。“这些荣誉,只能说明我的实际行动得到了组织和社会的认可,都将激励我永不自满,一辈子学雷锋,终生为人民服务。”

  随着列车几次提速,原有的小型站点逐渐撤并。1996年,贾潮江开始担任京秦线4495/6次值乘列车员。工作岗位的变动,为他弘扬雷锋精神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他立足本职,认真摸索,怀着一腔热情总结出“贾潮江数字工作法”,在全段客运系统推广应用。这期间,他以优质的服务,受到不同层次旅客的赞誉,为列车、为全车务段赢得荣光,收到感谢和表扬的信件留言多达万余件,其服务的车厢还被车务段命名为“标准化车厢”、“学雷锋车厢”。

  扬正气任重道远

  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新的和旧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发生了撞击,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社会上奉行更多的是“交换原则”。但贾潮江认为,以无私奉献、关爱他人为核心的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因为经济的发展,更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

  “实行市场经济以后,社会上很多人都在拼命赚钱。有人见我到处奔波为人义务理发,感到不理解,甚至还有人为我算过一笔账,说这么多年如果我收钱理发,早已经积累起几十万元,完全能够买处楼房。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觉得生活在当今社会,人们确实离不开钱,但却不能单纯为钱活着。还是那句话,人活着要对社会有所奉献,被周围人们提起的时候,能够念起你对别人的种种好处,这才说明你活得有价值。”

  贾潮江一家,原来住在农村老家的旧屋,生活了很长一段时期。一直到1995年,车务段领导为了照顾他,才发给他一套楼房。在铁路家属楼居住后,尽管家境很是清贫,生活十分俭朴,贾潮江依旧痴心不改,长年为群众义务理发。

  在坚持义务理发的同时,贾潮江把传承雷锋精神视为自己的主要工作,把雷锋精神的真谛传播给更多的青少年,使他们信仰雷锋、学习雷锋,让雷锋的形象在一代代青少年心中扎根。多年来,他先后与中国政法大学、燕山大学、唐山师范学院等多所院校建立起长期联系,担任过60多所中小学校、36所高等院校的校外辅导员,以及十几个部队的兼职教员,给学生作报告480多场,到部队演讲240多场次,受教育的学生和战士达60多万人次。

  为了壮大学雷锋队伍,让更多的人都来宣传雷锋精神,贾潮江向当地一家电脑学校提议成立两个“学雷锋班”,几年来已有100多名学员坚持热情服务,为社会、为部队义务修理电脑,得到各界一致好评。这以后,更多经他提议成立的“学雷锋班”、“学雷锋中队”,活跃在家乡玉田县的城乡。他还与网站合作,成立“长城网贾潮江爱心小分队”,把更多更好的理发服务带到社区、带到校园、带到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中央电视台录制《爱心世界/国旗护卫队的故事》专题片时,贾潮江义务理发的事迹也被录入其中。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护卫队全体官兵身着升旗仪式上的标准军装,破例与作为普通工人的他合影留念,并向他赠送锦旗“警民一家、鱼水情深”。“我常常这样想,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要用我的行为带动起更多的人,雷锋精神才能真正得以发扬光大。”

  学雷锋永无止境

  “你看,这是我现在用的第39把推子。这么多年,我的工具只能是用‘坏’后才更新,而我却不会让它生‘锈’。我想,只要还能拿得动推剪,还能干得动,学雷锋这条路,我肯定还要走下去。”

  凭着这股劲头,贾潮江已经走了近半个中国。他义务理发的足迹,不仅踏遍了北京、秦皇岛铁路沿线的各个地方,在家乡玉田县和分局所在地天津,更是频频刷新,同时借着出差、疗养的机会,往南到过广州、深圳、珠海、南昌、长沙,往东去过山东威海,往北到过东北三省、内蒙古,中原到过古都开封。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给当地的部队、疗养院、学校义务理发,实践雷锋精神。

  2005年9月,贾潮江随北京铁路局组织的劳动模范疗养团去威海疗养。在威期间,他仍然坚持到当地的医院、学校、部队、候车厅,义务为群众理发。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恰逢大学新生举办军训,他边给军训新生理发,边给周围的一群学生宣讲雷锋精神,讲述自己多年来学雷锋的体会和感想。《威海晚报》新闻时事版,以《北京劳模威海学雷锋》为题,配以图片刊登了贾潮江这次义务理发的事迹,称他“把雷锋精神从首都带到了威海”。

  经过多年学习雷锋的实践,结识雷锋生前战友,也成了贾潮江的又一夙愿。2003年2月,他终于来到地处抚顺市的雷锋纪念馆,见到了雷锋战友乔安山。他们一见如故,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倾心交流学习雷锋的体会。在雷锋墓前,他们共同敬献一束鲜花,并掏出手绢,仔细擦拭英雄的墓碑。贾潮江把一面绣有“携手并肩弘扬雷锋精神”的锦旗赠送给乔安山,乔安山将签名题词“永学雷锋”的《离开雷锋的日子》一书回赠贾潮江。贾潮江还来到雷锋班,受到第21任班长李桂臣和雷锋连连长许传达的热情接待。班长李桂臣指着雷锋班屋子西南角的床位告诉贾潮江:这就是雷锋生前的床铺。他们每到熄灯前都会把雷锋的被子铺好,以纪念这位亲密的战友。在雷锋班,贾潮江取出千里之外带来的理发工具,为战士们理发。这次东北之行,又是他终生难忘的经历。

  当年接雷锋参军入伍到部队的戴明章老人,在中宣部和全国各地工矿城乡、中小学校作过336场报告,也曾慕名来到丰润车务段,听取领导介绍并与贾潮江数次交谈,之后赠言“向雷锋学习、向学雷锋作出贡献的贾潮江同志学习”,这使贾潮江受到巨大鼓舞。

  2006年6月,贾潮江来到北京某特种部队作报告,了解到“京城活雷锋”、北京军区总医院副政委孙茂芳在扶贫活动中摔倒,头部破裂正在住院治疗,这让贾潮江产生一股揪心的牵挂。他从特种部队回来不久,就购买一束鲜花,还带上两本精神文明书籍,专程前往北京看望孙茂芳。他步入病房时,孙老和家人都很高兴。孙茂芳说:“每天都有很多人来看望我,但我今天最高兴!”两位“活雷锋”相约:只要嘴还能说,就要宣传精神文明;只要脚还能动,就要不停地做好事。生命不息,学雷锋不止。

  “一晃五十年啦!为了给大家理发,我骑坏了9辆自行车,用坏了29个工具包、38把推子、32把剃刀,行程50多万公里,累计义务理发45万多人次。但我至今回味起来,依然是无怨无悔。现在退休了,也就能有更多的时间给大家继续服务。我觉得,一个人能力有大小,职务有高低,可只要坚持共产党员的信念不动摇,以奉献为荣,以为人们做好事为乐,同样能够在平凡的小事中,让不平凡的精神闪光!”

  ……

  又有人来找他理发了。贾潮江重复着已经坚持了五十年的娴熟动作,开始忙碌起来。“只要身体允许,下一步我准备开启‘红色圣地服务之旅’,争取走遍党史上各个重要城市和地区,特别要到还没去过的大西南,把一个老共产党员的爱心,把不朽的雷锋精神,传播到祖国的角角落落。”

关键词:善行河北,贾潮江,义务理发责任编辑:李亚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