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82岁张士英:扎根基层发挥余热带领农民走上富裕路

http://www.hebei.com.cn 2013-10-14 16:48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35千伏变电站解决了全村用电问题。长城网 宿馨元 摄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种植芦笋提高村民收入。长城网 宿馨元 摄

温州老板陈永明投资建立的纺织厂。长城网 宿馨元 摄 

   招商引资找专家 他是村民致富的指路人

  村民们转变思路后,个体和私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村里原本有个十天一次的集市,张士英对周边村镇考察后建议改成五天一集,外村来的免收摊位费。他说:“不为别的,就为聚拢个人气儿,有人流就会有物流、有财气。”果然,如今东留善固村的主要街道,都成了店铺林立的商业街。

  村里有一块4000亩不在耕地指标的沙荒地,如何变沙为金呢?张士英提出了自己的思路:招商。东留善固村党委书记吕廷祥说:“2004年腊月二十八,我和几个村干部跟着张书记一起到温州招商,因为只有过年这几天大老板们才能在家。年三十、初一、初二,我们马不停蹄地开了一个又一个洽谈会,最终,陈永明老板被我们的诚意打动,决定在东留善固村投资200万元建个纺织厂,该厂至今仍在运行。”几年间,东留善固村先后引进福建、浙江、江西、山东及本省6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亿元。

  除了招商引资,张士英还重视农业发展。他发现村里的果树品种不佳,树龄老化,产量不高还卖不上价钱,于是提议采取“高头换优”技术加以改造。2009年,张士英向省林业局求援,从韩国引进新品种玉露香梨,嫁接在原有的梨树上,2014年就可进入市场销售。听说一位好友正在滹沱河畔沙地上种植芦笋,张士英马上把他请到村里,得知本村土地适合种植后,又立即请专家来讲授技术,千方百计引进美国优质品种,现在全村种植芦笋500多亩,亩均收入是传统棉花种植的四五倍。

  “张书记来了之后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我们种植传统农作物的观念,我家8亩地,以前种植棉花,年收入七、八千元,现在,我用两亩地种花生,两亩地种棉花,两亩地种芦笋,两亩地种玉露香梨,年收入五、六万元呢!”村民吕俊晓一脸笑容的告诉记者。

  经济发展了,用电就成了问题,直接制约着企业的再发展和外来投资。张士英找省领导、找有关部门,争取指标,筹措款项,协调用地矛盾。终于,在省领导的督促下,获得了35千伏变电站指标,建成了变电站。

关键词:张士英,群众路线,东留善固村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宿馨元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