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时评】离休绝非服务百姓的“休止符”
日前,河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作出决定,在全省党员干部和广大离退休干部中,广泛开展向张士英同志学习活动。82岁的张士英是河北省人大机关离休干部,2000年5月他受聘担任临西县东留善固村顾问。13年来,张士英全身心地投入到村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上,先后驻村80多次,840多天,为东留善固村建设富裕、文明、民主、秀美的小康村,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常常讲,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实上,广大党员干部是这么承诺的,更是这么做的。正是有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才有了党和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除此之外,我们看到,还有许许多多像张士英同志一样的老干部,他们即便在自己离休之后,也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宗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服务着群众、贡献着力量。 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在自己的“仕途”中,明显出现“后劲儿”不足的现象。他们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大多数时间内,能够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做出了非凡的业绩。然而,一旦他们即将步入“二线行列”,甚至仅仅是感觉自己“垂垂老矣”、升迁无望,他们就会消极怠工、疲于工作,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要远离“樊笼”、冲向“自由”,更有甚者会提前退居“二线”,去“享受”生活或“二次创业”。这也导致了一些地方出现大龄干部“吃空饷”以及老干部因非法经营而导致“晚节不保”的问题。 事实上,所谓的“升迁无望”、“身心俱疲”,说到底正折射出一些干部服务意识的缺失、权力观念的错位。再看张士英同志,他经常说,“我生在农村,1945年参加革命,大半辈子都在和农民打交道。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到乡亲们中间才觉得最舒服,到基层才能了解真情况,到农村才能发挥好才能。”在多年的工作中,张士英同志始终不忘基层,经常联系基层,也正是张士英同志这种“不忘本”的质朴权力观,以及他弯下身子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让他在离休后毅然选择继续服务基层、贡献力量,尽管环境艰苦,他依然乐于奉献,就算义务工作,他依然尽心尽责。 “革命人永远年轻”,实际上,这种年轻是一种心态,保持这种心态,依托的正是服务群众的实际锻炼。党员干部离休是人生一个阶段的结束,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实际工作中,竭尽全力保持好这种年轻的心态,要志存高远、踏实为民,不能过度关注个人利害得失,而要注重工作实绩跟服务群众的实际效果,要及时清除自己思想上的“垂暮心态”,通过不断学习与基层实践,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自己的青春活力,在服务群众、踏实为民中,让自己生出“群众根”、长出“群众眼”、走好“为民路”,以便更好地扎根群众中,唱响永不停歇的“为民之歌”。(刘政) |
关键词:张士英,东留善固村,群众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