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打造和谐强市 2015年将实现生产总值300亿元
长城网沧州10月21日电(董传辉 张海健 尚清生 潘立杰)获悉,河间市将利用10年左右时间打造“富裕、美丽、宜居、和谐”沿海强市,2015年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20亿元以上,综合实力力争进入全省30强。 两大省级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将逾259亿元 据了解,该市优化战略布局,构牢发展基础,进一步加大省级工业集聚区和经济开发区两大省级园区及时村、保沧高速北口工业区等八个市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新投融资、管理方式,全力打造集约、高效、绿色、生态园区;以保沧公路、时景路为基准通过向东西延伸和廊泊路为轴线,制定详细规划,出台配套政策,吸引项目集聚,形成经济发展三大长廊;以河间周围边缘地带为重点,加强对接交流合作,打造河间与外县接壤地带经济圈;以子牙河东部区域为重点,打造“金丝小枣生产基地”和以106国道为轴线,打造服务京津的菜、肉、蛋的产、加、销基地,构筑起“两区、八园、三廊、一圈、两大基地”发展格局。到2015年,省级工业聚集区和经济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59亿元以上、100亿元以上,税收分别达4亿元、2亿元以上。 打响“京南第一府”旅游品牌 该市立足“历史古城、文化名城、水韵绿城、宜居新城”发展定位,以河间府衙、光明戏院为核心,向南延伸至瀛州系列公园,谋划实施文庙复建等工程,构建城市古风貌区,并加快实施冯国璋将军第及国葬墓、毛公书院和刘守庙三处遗址修复工程,启动“齐会战斗”贺龙元帅指挥所、黑马张庄朱德总司令指挥所革命遗址项目建设;启动东部新城区规划展馆、图书馆、博物馆、游泳馆、公共体育场以及市民广场等文化设施建设,并大力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举办“诗经文化传承节”,围绕河间歌诗、皮影戏、西河大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一批特色文化产品,与京津冀旅游产业和线路对接,打响“京南第一府”历史文化旅游品牌。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达100家 在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该市到2015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8万亩;所有村庄环境整治和改造提升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长效化的农村环境管理机制,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农业合作组织达到500个,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60%以上。 全市村庄绿化覆盖率将达30%以上 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该市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构筑绿色发展优势。严把项目审批、准入关口,加快节能技改,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建立群众举报奖励制度,健全乡村监管体系,探索环保与电力、公安联合执法新模式,严控污染物排放,建立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实施PM2.5等主要污染因子环境质量监测,提高工业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到2015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减少11.61%、15.1%、5.2%和15.5%。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7%。全市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争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总体参保率将达93% 该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惠民利民,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今年,完成大教育校区两所初中主体建设和第一幼儿园主体建设,明年全市初中全部建成标准化初中,到2015年全市所有小学全部建成标准化小学。基层公益性文化阵地、新农合和卫生服务网络等建设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今年底,乡村“平安五网”实现全覆盖。到2015年,新农合参合率巩固在95%以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总体参保率达到93%、敬老院入住率达到8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全市居民小区科技防范覆盖面达到95%以上、农村科技防范覆盖面达到80%以上、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4所,建设标准化村级卫生室485个,努力打造“平安城市”。 为了实现3至5年经济总量倍增,10年左右建成“富裕、美丽、宜居、和谐”沿海强市,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20亿元以上,综合实力力争进入全省30强,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财政收入30亿元的发展目标,如今,河间全市上下各条战线,正凝神聚力,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确保各项指标和整体任务的完成。 |
关键词:河间,发展,城市,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