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家庭关系中的人情与规矩
●储瑞耕 由褚亚玲、刘锋两位青年学者所著关于我的评传《社会良心》不久前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第十七章是“心灵港湾家中事”,其中有一节叫“家庭事,规矩办”,写了儿女借父母钱打借条的事情,而且附了两张“欠条”的影印件(第257页)。 河北日报社退休副总编辑牛增慧读了评传写了一篇文章《感悟储瑞耕精神》,在“勇于创新精神”一节中讲到这个细节,很有感慨地说:这种做法有储瑞耕特色,与众不同,而且许多家庭恐怕做不到。 我的意见:不必把我们家庭的这种做法说得太高、太个别,太不可推广,实际上只不过合乎天道、人情、规矩罢了。当然这样做我认为不仅是应该的,而且这样做可以保证和促进家庭、人际关系的和谐,使得家庭关系更能体现文明进步。 近些年来,因为财产纠纷而造成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夫妻反目成仇、家庭破裂的悲剧时有发生,令人痛心。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有些当事人(特别是做儿女的)道德水平、孝义理念、人格素养等等不高甚至严重缺失,二是从整个社会来看,许多时候、环节,人际关系的对待、处理的原则和方式方法落后于生活的发展,当“人情社会”从相当意义上已经发展到“法制社会”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的思维、处事方法还停留在“人情至上老规矩”的层次上,那就不免要犯“刻舟求剑”的毛病,因而带来实际生活中的许多新的麻烦、毛病乃至痛苦。 “亲兄弟明算账”,说了千百年,其实,如果没有一纸文书,所谓空口无凭,那么“明算账”就往往只能仍然是一句空话;既然是空话,也就一定没有章法和约束;既然没有章法和约束,就不免产生许多和存在许多隐藏的矛盾、麻烦,极而言之就会怄气、打架乃至发生刑事案件。 人际之间,文明的基本标准应该是平安与和谐。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许多地方存在违背这个“基本标准”的荒唐错误的现象,比如:在许多家庭中,子女用父母的钱理所当然,取之无碍,于是常常漫不经心,根本不当回事,甚至贪得无厌。这就可能为日后不孝敬父母的“不文明”、“反文明”埋下了祸根:父母中年之时,给子女什么都应当,而到了年老力衰乃至生活难以自理的时候,需要子女像“乌鸦反哺”般伺候的时候,许多子女早已经把父母曾经的“含辛茹苦”,对自己“百依百顺”、“动不动给钱”等等,扔到脑后去了,因为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或者继承分配家庭的财产,兄弟姐妹之间锱铢必较,相煎何急,出乖露丑,而把年迈的父母弃置一边,甚至冻饿乃至死亡的事也常有耳闻! 规矩与人情,有矛盾的一面,彻底的“两全其美”有难度。但必须努力两方面都顾及。 子女拿了父母的钱——特别是数量比较大的,打张借条,未必真要你还,但有了借条的存在,就意味着一种债权债务的法律的严肃关系的存在;债权一方——父母,在经济方面可以掌握主动,游刃有余,债务一方——子女,也就有了一种“负债感”,就会促进他们认真地对待人生。懂得感恩。 当然,万一出现个别子女不孝敬乃至遗弃父母的情况,一方面可以诉诸法律来依法解决问题,而且父母可以凭借“白纸黑字”的借条来维护、保证自己的经济利益,手中有钱,遇事不慌,可以通过别的渠道——进养老院、雇人伺候等等,而不必看不孝子女的眼色,忍气吞声,受尽委屈。 本文侧重讲了父母子女的“契约关系”,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但个中道理和规矩是一样的。 |
关键词:家庭关系,人情,规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