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助力“嫦娥”飞天奔月
研发团队部分保障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执行任务。王威 摄 长城网12月2日电(马冬冬 张建新)“‘嫦娥’成功飞天奔月!”伴随着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那耀眼的尾焰,嫦娥三号被稳稳地送入运行轨道,在万众瞩目中飞向广袤太空,成功开始精彩的“飞天登月”之旅。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实时精彩奔月画面让观众大饱眼福。而实时仿真见证这一精彩历史时刻的,正是由石家庄铁道大学研发的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平台提供的。 今天笔者电话连线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石家庄铁道大学赵正旭教授,谈起执行这次任务,他充满信心地说,“如果一切顺利,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平台将创造我国航天测控可视化新纪录。我们期待着祖国航天事业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我们期待着我们的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再建奇功。” “月球车”实时工作呈现精确逼真 在奔月、落月过程中,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平台面临严峻考验 嫦娥三号并非嫦娥一号、二号的简单重复,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为确保嫦娥三号完美登月,火箭将采用多窗口、窄宽度和高精度入轨发射,据了解,嫦娥三号任务共选择了多个发射窗口,每个窗口的发射时间间隔非常短,需快速装订不同弹道参数。这在我国航天发射史上是第一次。 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平台研发团队负责人赵正旭教授介绍:“除此之外,嫦娥三号比嫦娥二号重了1000多公斤,入轨精度提高3倍多,因此与以往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相比,本系统要求必须具有更高的精确度、逼真度,要突破多项技术来满足要求。” 据研发团队骨干王威老师介绍,石家庄铁道大学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平台研发团队成员已从“嫦娥二号”时的4人团队,目前已调整增至14人。团队传承“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团结奉献”的精神,通过多项技术突破,极大提高了可视化系统的测控能力,为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奔月奠定了可贵的技术保障支撑。 “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进行了大规模升级,模拟了几百种突发条件并进行系统测试,确保系统平台的健壮性,系统容错能力和恢复能力进一步增强。经升级改造,系统平台支持随意改变星球、月球、陨石等天体物的表面特征,随时检索和显示地球、月球和其它星球上的任何山脉、河川、陆洲、海洋、城市、村庄、观测站、测控站,建筑物和其它标记。这些功能都会让“嫦娥登月”锦上添花,变得更直观、更清晰、更形象。 不仅如此,本系统平台还能实时跟踪、测控、可视化任何卫星、飞行器、陨石等天体的位置、轨道,对地轨迹、对地覆盖区域,姿态和其它控制参量。同时可以实时模拟和可视化地面测控站和测控装置。 “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平台进行了近千项的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测控能力。”研发团队骨干徐骞老师介绍,“目前看,嫦娥三号可视化系统平台发挥作用非常理想。” 据了解,当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月球之后,“月球车”,将在月球表面巡游,着陆器则定点守候。“月球车”需要完成为期90天的月球探测任务,而在这90天内,“月球车”巡游的范围可达到5平方公里。 “嫦娥三号探测器将首次获得月球降落和巡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信息,还将首次实现月夜生存。”团队成员赵文斌老师充满信心地说,“这些新任务、新亮点,令我们的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平台的表现更值得我们期待。” 据赵正旭教授介绍,本次航天测控可视化任务的工作主要由航天测控可视化工作和遥操作操控两部分组成。“我们的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为满足嫦娥三号任务要求,在丰富遥感数据处理、信息可视化、实时仿真和实时监控之外,本次重点开发了遥操作操控系统。本系统实现了实时显示月球地形、模拟巡视器行走过程,增加了对月球表面探测所需要的一些功能,还特别增设了服务于着陆器和‘月球车’工作的控制和指挥功能,配合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工作,这也是区别于以往的最大不同。” |
关键词:嫦娥三号,研发团队,登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