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后GDP时代”,考核干部“不为”更重要
近日,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今后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这意味着,曾经一度成为考核官员政绩重要指标的GDP数据,将风光不再。 干部考核进入“后GDP时代”,环境、民生、幸福指数等指标纷纷列入考核内容。相对于GDP这个硬指标来讲,这些“软性”指标的考核,更富难度和挑战性。如何执行好新的考核标准,更加科学准确地评价一个干部的政绩,将是组织部门面临的一项全新挑战。 抛开那些专业的考核量化标准不谈,笔者认为,在全新的考核框架下,考察一个干部是否称职,除了看其做了什么外,更重要的是要看其“没做什么”,也就是看其“为”更要看其“不为”。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不为”不就是什么都没干吗?怎么还能作为政绩?其实不然。这里所说的“不为”应做“有所为有所不为”解,也就是有选择的不做某事。 举个例子来说,A地和B地都在兴建政务服务中心,这是一样的“为”。但和B地不同的是,在兴建过程中,A地政府为了不扰民,从不深夜施工,为了不影响附近居民小区采光,主动放弃建造过高的楼层、安装反光墙等等。A地政府这些“不为”的行为,方便了群众生活,提升了群众幸福度,是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应当给予肯定。在考核相关干部的时候,自然也应当把这些“不为”看做是政绩的一种。 再举一例。某县境内拥有大量优质淡水资源,是周边各市县重要水资源供应地。多年来,为了保持当地水质不被污染破坏,该县政府始终坚持绿色经济理念,从未引进一家污染企业,因此县域经济始终落后于周边县区。从招商引资的角度看,该县没有突出的作为,然而换个角度来看,该县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让自身和周边市县数百万居民吃上“放心水”,这种“不为”换来的成果,无疑是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政绩。 风物长宜放眼量。“不为”是顾全大局的精神,是上善若水的胸怀,是舍得之间的智慧。懂得“有所不为”的干部,必将在“有所为”的时候做得更好,更出色。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考核评价一名干部的时候,不妨换个视角,多考察一番干部的“不为”。(卢大伟) |
关键词:领导干部,政绩考核,GDP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