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河北博野:资金补贴播“金种” 乡村劲吹文化风

http://www.hebei.com.cn 2013-12-24 21:0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城网12月24日讯(贺宏伟 张旺辉)冬日暖阳中,漫步河北博野乡村,该县农村文化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33个行政村每村1万元的专项文化资金补贴如同颗颗文化“金种子”,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催生出160多支农村文艺队;

  170多个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小院”,散落乡间,争奇斗艳,成为引领农村文化建设的排头兵;

  近1/3的行政村的墙壁上的“文化漫画墙”,生动形象,亦庄亦谐,潜移默化中滋润着农民的心田……

  面对这张令人欣喜的农村文化发展“榜单”,博野县委书记陈春霞高兴的说,“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大力实施农村文化繁荣促进工程,至今已经初见成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任务,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不断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资金支持是关键。对此,博野县委县政府的态度十分明确,那就是无论财力如何紧张,在文化上一定要做到“不差钱”。针对农村文化阵地不规范、文化活动缺装备、文化队伍缺活力等问题,博野县从2012年开始,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的原则,由县财政出资,以每村补贴10000元的标准,出资130多万元积极推进普惠式、全覆盖式农村文化扶助工程。不到两年时间,全县133个村都建起了文体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160多个不同类型的文艺演出队活跃在乡村,形成了文化活动群众化、常态化的局面。

  文化活动的主体来自群众,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更需要本土文化能人的带动引领。该县针对近年来涌现出的各类农村书画、说唱、雕刻艺术等方面的农村文化能人和草根精英,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农村文化创建过程中,由自发到自觉,成为农村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倡导者,由这些乡村文化能人领衔的170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小院”在博野方兴未艾。该县通过农村文化小院这一有效载体,以有文艺专长又乐行其事的城镇家庭、乡村农户为中心,吸引组织左邻右舍、周边乡村志同道合者参加,进一步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创建好农村“文化小院”,该县坚持从资金、政策、人员等方面予以扶持和指导,并通过书画展览、摄影比赛、文艺调演、联谊会等形式搞培训,借助重大节日活动开展民间艺术汇展、专场文艺演出等,不断提高“文化小院”的品位和档次。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为挖掘和发展博野地方文化遗产,该县坚持打造地域文化,努力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使全县的文化工作呈现出“你无我有,你有我精”的喜人局面。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野花鼓落子”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该县在保留“博野花鼓落子”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又融入现代文化元素,成为博野广大农民最喜爱最熟悉的文化活动,“博野花鼓落子”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该县对县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相继开展了唐代文物兴国寺塔为代表的北方佛教文化、明代文物“还金井”为代表的道德文化等“非遗”项目普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代化、艺术化,成为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文化建设是文明发展之“根”,当它植根乡土滋润大地时,必定带来文明之花的遍地绽放。今年以来,该县先后涌现出“中国好人”1名,保定道德模范和“保定好人”11名,乡村文化建设带来的是该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斐然成绩。

  “如今的博野,潜在的文化影响力正逐步转变为竞争力,丰富的文化资源正逐步转变为博野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生产力。我们将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紧扣时代脉搏,大力提升博野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博野县长张才动情的说。

关键词:博野,资金补贴,乡村,文化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李亚昆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