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长城时评】推行公务自行车不能“虎头蛇尾”

http://www.hebei.com.cn 2013-12-25 20:2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去年,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门发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多地开展了公务自行车试点。据不完全统计,桂林市各借车点平均十五六辆车,累计平均每月借车500次左右。武汉市公务自行车使用的是一种无人值守系统,目前已有约3000名公务员办卡,全市日租还量为1500—2000次。记者还发现,在武汉市政府大院的车棚内的30多辆公务自行车中,很多车上都有灰尘,自动智能借还系统基本上都坏掉了。(12月22日《人民日报》)

  推行公务自行车是一次有益的改革尝试。公务自行车不仅降低了公务出行的成本,也减少了使用汽车所带来的尾气污染,既绿色低碳环保,又能强身健体。

  实际上,现在城市里汽车越来越多,越来越拥堵,人们很大一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路上,自然就降低了出行的效率。相反自行车在城市里却“如鱼得水”,若是市内的短途出行,骑自行车反而比开车更方便,不受拥堵的烦恼,节省了许多时间。虽然不甚“体面”,但却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体面”与否的问题,关键是心态的问题,自以为坐汽车有“面子”,但“面子”不是外在的物质支撑起来的,关键是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满意公务员才会有真“面子”,相反群众就不会给“面子”。其实对老百姓而言,看到平时眼中的“政府领导”骑车出行,让他们颇感亲切、大加赞赏,在骑车公务出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拉近了与群众的关系。

  公务自行车的现实良好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从贴标上路,发放车补、GPS定位,到如今的公务自行车,各地在公车改革的探索上乐此不疲,新招频出,却大都未能摆脱“虎头蛇尾”的发展路径。一个个激动人心的举措,到头来演变为一阵风,一出戏,一个空头支票?势必会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根据有关调查,公务自行车在管理、使用上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公务自行车配置不均衡;周围行车环境不便;公务自行车借车系统出现问题后常常不能及时修好;多辆公务自行车车身粘灰、没有被很好地爱护等现实原因降低了公务自行车的使用频率,也影响了公务人员使用的积极性,公务自行车无法长期发挥应有作用。如果后续问题得不到解决,这就难免形成“虎头蛇尾”,最后流于形式不了了之。

  再好的一项制度也不可能“一推就灵”。推行公务自行车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更重要的是做好后续管理和维护工作,使这项制度长期的坚持下去,长久的发挥作用。另外,公务自行车的使用次数,公车消费的下降比例,汽车尾气的减排数据,这些都要有“下回分解”,定期拿出来“晒一晒”,满足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以实实在在的效果赢得百姓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形成政府和民众低碳环保、共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良性循环。

  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张新庆)

关键词:公务自行车,绿色,低碳,环保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芦静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