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瓦、灰白色的墙、高大的树木,这是石家庄市灵寿县委大院给人的第一印象,两进六排的瓦房,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高高的台阶,自然也看不到气势宏伟,只有古朴和安静。院子很整洁,但细细观察会发现,石板、青砖、裂缝都在诉说着那沧桑的历史。
同在灵寿县城,鳞次栉比的高楼、漂亮的学校、宽敞的广场、便利的市政设施等等都与县委大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接地气”的县委大院难怪被网友称为“最美县委大院”。
在灵寿县二中,花园式的校园、多媒体的教学设备和干净的学生公寓,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据灵寿县教育副局长尹秀江介绍,灵寿县二中总投资6000多万元,专门接收山区的孩子,目前已有1000多名山里娃在这学习。从2008年至今,灵寿县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总投资2.218亿元。其中,2008年,灵寿投资1300万元解决了农村学校的取暖问题等农村教育问题,而这笔钱,正是“挪用”的原本要修建县委大院的资金。
学生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不再为取暖发愁,而灵寿县委大院则被建设部门列为了D级危房。据在大院内工作28年的灵寿县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和韵介绍,县委大院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房屋严重漏雨,上世纪80年代初曾进行了修缮,并改建为了瓦房。前几年,墙基易潮处贴上了石片,原来的红墙改成了白色和灰色,屋内也铺上了瓷砖,并将原来破旧的木门和窗户换成了铝合金门窗,县委大院才逐渐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其实,灵寿并不是盖不起县委大楼,曾经4次讨论重建,但最终建楼的资金都被“挪用”到了教育、民生等领域。
据张志强部长介绍,第一次是在1988年,当时县里已征15亩地,打算新建县委办公楼,但是资金“挪用”到了改善民生上;第二次是在1993年,150万元的重建资金被用来修建了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第三次的资金被用于修建学校。最后一次是2008年,资金被用来改善学校取暖等问题。“灵寿是国家级贫困县,还有7.6万人口处在贫困线上,我们怎么能忍心去花钱盖办公楼。”灵寿县县委书记宋存汉说,“必要的时候会进行维修和维护,只要安全,我们会一直在这里办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