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石家庄市中心东北方向30公里的正定科技馆里,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拥有国内一流的设备,却常年游走在基层;他们是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却常年不在“岗位”上工作。他们进学校,入社区,上高山,下农村,一年下来举行超过100场科普展览。3辆满载科普仪器的卡车似乎就成为他们的家,百姓们乐称他们为“送到家门口的科技馆”。
记者有幸与这个团队一起组织了一场“科技大篷车”进校园活动,3天的接触让记者对这个团队有了一些新的了解。
长城网记者 张文硕 摄影报道
而立之年的秦磊担任正定科技馆副馆长,前段时间下楼梯把脚扭伤了,然而他轻伤不下火线,在展位前一站就是一上午,为前来参观展览的学生们讲解。
尹小燕是科技馆展教部部长,和蔼可亲的笑容很容易就让山里娃们接受。工作15年,她从一个对天文知识一窍不通的人变成一个天文发烧友,大小天象,只要是她知道就一定要去亲眼看一看。
秦剑,现在担任正定科技馆的天文观测员,他说,天文观测除了要有大量的天文知识储备和高科技仪器,还要有耐心和恒心,有时为了观测天象,一等就是四五个小时,最近一次观测月全食,由于雾霾严重,足足等了将近3个小时才看到月亮。
今年50多岁的邵三目前在这个“流动队伍”中担任车队队长。别看岁数不小,从打扮上就可以看出他在这个队伍里算是时髦的人。除了车队队长以外,每次展览前,他都要去调试天文望远镜。
等学生们站好队以后,他还要讲解如何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
35岁的王天赐和58岁的任文平二人是“车载天象厅”上的好搭档,“天象厅”的每次“变形”都是由他们二位来完成。
俩人一个主外,一个主内,老任负责在“天象厅”外维持孩子们的观看秩序。
天赐在厅内负责演示天象和讲解。
今年60多岁的梁士哲是这个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他是车队的维修员,活动结束后的检修工作都是他一个人来负责,当观众太多时,他也会偶尔来客串一个讲解员。
今年25岁的张立新是这支队伍中正儿八经的讲解员,他对这里每个设备的原理、构造、使用都了如指掌,讲解时配上肢体语言,让前来观展的学生们都看傻了眼。
就是这样一支队伍,一直以来都在默默地奉献着,他们不往闹市钻,不往城里走,专门挑那些需要他们的乡村县城,有时展出时间长或者路途遥远,甚至一出门就要十几天。
这不,赞皇县的三天展览刚刚结束,他们又转战栾城,进行下一站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