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廊坊抗战老兵王惠连:难忘抗战烽火 牢记党的恩情

来源:长城网 作者:孙泽恒 赵雪 赵云 2015-11-12 15:16:0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抗战老兵王惠连正在看自己写的回忆录。赵雪 摄
抗战老兵王惠连正在看自己写的回忆录。赵雪 摄

  长城网廊坊11月12日讯(记者 孙泽恒 通讯员 赵雪 赵云)王惠连今年92岁,除了有一点耳背之外,身体很硬朗。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变动,他上过几年学,扛过锄头种过地,在纺纱厂当过工人,参加过抗日队伍,从事过金融工作,还当过几年县委副书记。用他的话说:“工、农、商、学、兵,我全都当过。”

  “在这些职业中,哪个最令你难忘?”在采访中,记者问老人。

  “那当然是军人了!”王惠连骄傲地回答。

  因战乱失学他组织青救会抗日

  1923年,王惠连出生于永清县后奕镇董相庄村的一个普通的农家。

  1937年7月7日,日军全面侵华。不久,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日军渡过了永定河,进了永清县城。14岁的王惠连正在县城上学,随着学校被日军占领,他被迫失学了。

  1938年初,永清县有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始了建政工作。1939年,农、青、妇等抗日救国群众团体相继建立。在区青救会的协助下,王惠连和同学宋广钧在本村组建了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宋广钧任主任,我任副主任兼组织委员。我们组织了全村50多名青年人写抗日标语、唱抗日歌曲、挖‘抗日沟’、组织村民藏匿粮食、衣物。我们还在村口站岗放哨,看到日伪军进村,就立即发信号,让群众迅速转移。”说到这里,王惠连叹了一口气。好景不长,随着日伪军不断占领村庄,渐渐的,青救会无法开展抗日活动了。

  被问及原因,王惠连向记者画出了一个简单的地图:“1939年4月,日军在我村东北方向的后奕镇设下了据点,距离我村仅有1.5公里。在西南方向、距离我村不到1.5公里的土楼村驻扎了一个伪军中队,在西北方向、距离我村3公里的南辛溜村设有伪警备队的炮楼,在我们村东北方向、距离3公里的韩各庄村设有炮楼。后来,在董相庄村,敌人也建了岗楼,驻扎了20多名伪军。我们没有枪,在敌人的监视下,只能压制自己的愤怒。”

  交战龙虎庄他参军后迎来第一场重大战役

  1943年底的一天下午,王惠连前往表舅家,找到了住在那里的冀中十分区第三联合县第四联区游击队,并与小队长马福荣见了面。“马队长非常欢迎我加入,他得知我上过几年学,还笑着打趣说,你可算得上我们游击队的秀才了。”

  因将近农历年关,马队长与王惠连商定,过了年便带他参加。1944年农历正月初一的晚上,几名游击队员来到了王惠连的家里。王惠连向父母说明原由,没想到,他的父母非常支持他,并嘱咐:“要听队长的话,对弟兄们要亲,打日本人要狠。”就在这天晚上,21岁的王惠连告别了父母和年幼的弟弟妹妹,跟随队伍出发,开始了他的抗战生涯。

  1944年,全国抗日战争已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在永清县,日伪军仍盘踞着县城和一些重要村镇、交通要道。永清县龙虎庄乡距养马庄乡伪军据点约3公里,驻守在该据点的伪军常到龙虎庄乡骚扰。于是,游击队准备配合61大队拔掉龙虎庄据点。

  这一天,游击队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两侧准备伏击。晌午时分,敌人的马队和步兵向龙虎庄乡进发。500米、400米、300米、200米……敌人越来越近,眼看只有几十米远时,游击队小队长马福荣一声令下:“打!”话音未落,队员们马上抛出几十枚手榴弹,几十条步枪一齐开火,敌人仓皇逃跑。与此同时,61大队迎击北面的敌人,打得更为激烈。战斗从下午2点左右打响,一直坚持到晚上10点左右,日军伤亡惨重。

  “我们开枪后没多久,马队长突然下令转移阵地,我们就向南挪了几里地。果然,没过多久,敌人就开始疯狂地反扑,集中向我们原来的阵地开火,还投了七八个炮弹。敌人一次次反攻,我们又一次次把他们打了回去。这是我当兵后参加的第一场大战,游击队和61大队只有一百二三十条步枪和两挺机枪,而敌人是永清城内、后奕镇、固安县城、牛驼镇、养马庄乡等地的日伪军,不光数量超出我们预计,而且武器精良。”王惠连说。

[1]  [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廊坊,抗战,王惠连

责任编辑:孙泽恒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