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燕赵地灵出人杰 细数河北历史名人⑧:荀况

来源:长城网 作者:次菁菁 2016-01-05 23:16:0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河北自古属燕赵之地,文化底蕴丰厚,地灵人杰。自古至今,有无数风流人物出现在这片土地上,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荀况,赵国人(今河北邯郸人),战国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主张性恶论。今天,小编带你走进这位古代哲学家。

荀况。图片来自网络

  人物简介

  荀况(约公元前313~前238)字卿,又名孙况或孙卿,赵国人(今河北邯郸人),战国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曾多次到齐国稷下学宫讲学,名望很高,三次担任学宫祭酒。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令,最后卒于兰陵。他有很多弟子,其中著名的有李斯、韩非、毛亨、张苍等。他的主要言行,载于《荀子》一书中。

  人物生平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荀(xún)子于五十岁始来游学于齐,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在此期间,他曾入秦,称秦国“治之至也”。又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最后老死于楚国兰陵。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汉初政治家、科学家张苍均为其门下高足。著作集为《荀子》(唐代杨倞为其作注,因为荀子受历代学者的抨击,其注者不多。直至清代考据学兴盛,注释校订者才增加。现代研究荀子的学者也较古代为多,包括清代王先谦,民国时代的梁启雄。清末学者谭嗣同,在他的《仁学》中这样评价:(中国)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晚年的代表作有《劝学》。)。

  《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子的“帝王之术”,通过李斯后来的实践,体现出来。北宋苏轼在《荀卿论》中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创立荀学

荀子。图片来自网络

  荀况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成就,或者是正面地接受与发展,或者是反面地攻击与对立,或者是综合地统一与衍变,博采众长集大成。他主张文化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否认天有意志而能主宰人间的事务,肯定自然界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不受人的意志支配,这种“天人相分论”,第一次从理论上把人与神、自然与社会区分开来,强调了人在认识和利用自然中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孟子“人性善”,提出“人性恶”,指出人有各种欲望,任其发展,必然导致暴乱争夺,相信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达到善的境界。主张法后王、隆礼重法,重视政治和伦理上的实用性,要求一切诗书礼乐,都归于儒家的圣王之道。其著述《荀子》体系完整,涉及到社会政治、伦理、教育等多方面,善于运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论据,论点明确,论断缜密,结构谨严,是荀学的经典。

  荀况博采众家,集战国诸子之长,思想影响中国达二千年之久,人称“孔表荀里”,张衡、王充、柳宗元、王夫之、戴震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其影响。在中国学术史上,荀子是从先秦到汉代的一位关键性人物,上承孔孟,下启汉儒,旁纳诸子,传播儒家经典,谭嗣同说:“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

  思想主张

图片来自网络

  荀子继承的是儒家思想,他推崇孔孟“仁义之政”的学说理念,尤其注重孔子的内圣外王之说。同时,荀子又力辩百家,总结归纳了其他大家显学的优劣不同。采众家之所长形成了荀子特色的儒家学派,在道德思想方面提出了“化性起伪”,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礼仪之治”,在哲学思想方面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

  荀子的道德思想主张就是他最著名的“性恶论”,荀子认为人的自然本性就是“饥欲饱,寒欲暖,劳欲休”,饥饿的时候想要食饱,寒冷的时候想要穿暖,辛劳的时候想要休息。这种人性的本能欲望是与礼仪道德相违背的。所以人性本恶,必须通过教育“化性起伪”,使人克服本能的欲望遵守道德礼仪。

  荀子的政治主张是“隆礼重法”,礼法并重,荀子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对利欲的追求,礼仪之治则能限制人们对利欲不可遏制的追求,使人明理节欲。为了保证礼制能够平稳的实行,就要保证推行过程中有一种强制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法。

  荀子的自然哲学思想认为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之道,它没有善恶,没有理性。天地万物是自身演化而来,并没有主宰主神。荀子主张天有其自然运行的规律,天是天,人是人,天不能对人干预。我们无须畏惧于天,而应该理解利用天的自然规律为我们所使用。

  后世评价

荀况像。图片来自网络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繁荣发展;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性”和“伪”两部分,性(本性)是恶的动物本能,伪(人为)是善的礼乐教化,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

(古诗文网、武林军事网、中国传统文化网等综合)

关键词:河北历史名人,荀况,思想家

责任编辑:次菁菁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