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尘,是中国民间春节传统习俗之一。起源于古代汉族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这种仪式后来演变成了年底的大扫除,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究竟,扫尘日当天都有哪些讲究呢?快来和小编一起看一看吧。
  刘绍本个人简历
刘绍本,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文化专家,系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写作学会会长,河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河北省老教授协会名誉会长。
忙年:农历正月初一是传统节日春节,这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为了过春节,人们早早就做准备,一般从上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一直忙到除夕。人们要为过年准备食品、衣服,要祭祖、要拜神,要贴对联,要准备鞭炮等等。那么,从腊月二十三到除夕这大概一周的时间,为春节所做的准备称为忙年。

歌谣:过了腊八就是年,哩哩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烀猪肘,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二十四、扫尘土,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四、扫尘土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汉族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汉族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二十五、糊窗户

  腊月二十四扫完了房子之后的腊月二十五,就该糊窗户了。过去的北京人,家家户户都住在四合院里。那个时候的房子,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的玻璃门窗,更多的是在窗棂上贴上宣纸或白纸或报纸的、窗棂把窗户分成了一个个的小格子、格子里面被贴上了窗花的窗户。 扫房子,是“内功”,糊窗户,是“外面儿”。被扫掉的,是去年的不顺心,新糊上的,是来年的好盼头。

听民俗专家刘绍本老师“话”扫尘

  过年不仅要红红火火,更要干干净净。中国人过春节,年前打扫卫生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老话说“二十四、扫房日”,后来也有人说“二十五、扫房土”。说法很多,但中心思想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告诉大伙从这一天开始要整理环境卫生了。墙角床下及屋柱屋梁等处一年的积尘,均须于此日以扫帚清除干净,就连箱柜上的金属把手等,也应擦拭一新。

  除了环境卫生的改善,人们在扫尘日里,也要把个人卫生保持好,要沐浴。这个时候,大家也会在年前理发,老话说“剃剃头、刮刮脸,有点倒霉也不嫌”。做完这些,整个人会显得更加精神,焕然一新地迎接新年。

  随着生活的改善,现在不少人选择请专业的保洁人士来做年前的打扫工作,图的也是干干净净过大年的意思。但大部分的家庭还是会选择,在周末的时候,老、中、青三代人,齐上阵,大扫除。除了,清洁这一层意思以外,年前热热闹闹地扫房,更有年的味道,可谓是现代人对习俗的传承。

  扫完尘,糊完窗户以后,就要贴窗花了。在春节传统年俗中,贴窗花是必不可少的动作。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也是古老的汉族节日习俗。新春佳节时,中国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本期策划、制作:宁晓雪 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