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空巢老人。周阔 供图
长城网衡水8月5日讯(王永宏 邢梅智)“刚来第一天,我就琢磨驻村这段时间该拿什么奉献给村里的父老乡亲?”衡水市冀州区驻枣强县扶贫工作队队长兼武杨官村第一书记周阔,回顾2016年2月25日率领8个扶贫工作组24名同志进驻贫困村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
武杨官村位于衡水市枣强县城东南方向,毗邻王均乡,隶属枣强镇康马管理区,全村117户、475人,其中党员24名,常住人口200人,主要为老人、妇女、儿童,平均年龄50岁以上,占地面积1673亩,其中耕地1500亩,主要产业为传统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收入甚微,是一个典型的绝对贫困线以下的村庄,有枣强“东南亚”之称,无疑是枣强县最贫穷最落后的地方。
据周阔介绍,第一次走进武杨官村时,村里街道凹凸不平,尘土飞扬,不少年久失修的房屋残垣断壁,半坍塌的门上长满了野草和不知名的小树苗,生活垃圾到处乱倒。村支书武金国说:“几百年了,我们村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村里贫困落后的状况,深深刺痛着周阔的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切身感了使命的神圣、责任的重大和工作的艰巨,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周阔深深认识到扶贫工作的任重道远。
翻新危房 硬化道路
村里许多房屋年久失修,仅用几根树杆支撑。为确保村民的生命安全,周阔立即联系住房保障、土产公司、建筑等部门,多方筹措10多万元,历时20多天,翻新10间危房,昔日残破不堪的老房子如今变得和村里其他新建的房子一样漂亮。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也是武杨官村村民最淳朴的愿望。因为这条高低不平、尘土飞扬、弯弯曲曲的泥泞路已有500年历史了,给多少辈村民的出行带来不便。为了突破修路资金这一瓶颈,周阔抛下新婚妻子,每天和队员们早早地到县交运局报道,向领导汇报村民出行的实际困难。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整整的30天沟通交流,终于争取到了28万元的修路资金。武文胜老人激动地说:“这么多年没办成的事,工作队给办了”。在施工的日子里,周阔即使发高烧,依旧坚持在施工第一线。一个多星期后,一条长700多米,公路终于修成了,武杨官村终于告别了500多年的土路时代。
改善硬件设施 丰富精神生活
鉴于该村没有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场所,急需基层组织阵地这一情况,周阔经过多方“化缘”,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三间崭新的战斗堡垒就矗立在了村中央。
习近平总书记讲: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若想从根本上扭转武杨官村的落后面貌,关键在于全面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周阔经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商议,决定开办“村民大课堂”,坚持每月开办一期“村民大课堂”,邀请致富能手、优秀党员和相关专家来村授课,开启民智,开拓视野。
同时,周阔还帮助该村先后建立了“核心广场”、“梦想广场”、“休闲广场”三个主题广场,引进了大批适宜农村居民使用的建设器材;在村委会内建起了“农家书屋”,并请新华书店捐赠了1000多本涉农书籍。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 增加村民收入
周阔与驻村工作队队员先后组织村干部和思想先进、头脑灵活的村民到山东寿光考察设施农业,到绳头村参观美丽乡村建设,到煜禾农业公司参观学习新型农业栽培技术,到扶贫模范村饶阳同岳乡寨子村听张万里同志讲党课,到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欣苑农业养殖基地观摩,并到冀州区东西堤北、平山县古月镇等多地进行参观学习。如今,一个多年保守闭塞的武杨官村,也赶上了科技发展的“时代动车”。周阔与驻村工作队队员大胆开辟了10亩试验田,通过引进新品种,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村民收入。如今,冷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美葵、“洋姑娘”等一些村民从未听说过的先进种养技术、农作物新品种已在武杨官村落地、生根。据实地考察,这些农产品的经济价值是传统农作物(小麦、玉米)的三到五倍。
回顾这120余天的驻村经历,周阔表示,扶贫工作是个良心活,既需要真金白银,更需要真情实感的倾注,只有带着对广大基层群众深厚的感情去做,才能做好!若想真正做好帮扶工作,必须树立起“为民服务、爱民如亲、待民如友”的三种意识,锤炼好“心量大、姿态高、脑子活、办法多”的四个能力,才能最终实现“村民有收入、村容有提升、村风有改善”的三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