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花季少年身残志坚笑对人生 逐梦残奥会
李艳琛在比赛中。李艳琛供图
李艳琛在2015年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一枚金牌。李艳琛 供图
长城网张家口9月2日讯(记者 张世豪)19岁的张家口少年李艳琛是涿鹿县孔涧村人,因先天性白化病导致视力二级残疾,但他在追逐体育梦的路上不轻言放弃,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盲人柔道锦标赛中获得男子90公斤级冠军。 李艳琛的母亲王孝芳介绍,孩子的视力残疾属于先天性的,但由于出生时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对医疗知识了解不多,刚开始并不知道孩子视力存在问题,在孩子一周岁时才发现。后来,到北京等地的医院检查、治疗,才知道是先天性的白化病。 由于李艳琛视力存在问题,他和同龄的孩子走上不同的求学之路。八岁时,在读了一年小学后,李艳琛便转入了涿鹿县特教学校,随后进入了张家口市特教学校。 “艳琛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虽然视力存在障碍,但他在考试中总能名列前茅,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我们考虑到孩子以后会面临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就想让他早点学习按摩,有个一技之长,好在社会上生存,于是就让他转入了特教学校。”王孝芳说。 孔涧村距离县城的山路有100多里,距离张家口市区有100多公里,在村里务农的父母每个月只能抽时间到县城、市区看儿子一次;李艳琛也理解家庭的境况,当其他孩子还在家人怀里撒娇时,他就学会了自己洗衣服等,开始了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 “我不能一辈子让老人跟着、养着,我必须得学会自理生活,闯出个小天地来。趁着年轻,我想到外面走一走,在大山长大,我更愿意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李艳琛打小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感受外面的世界。 2014年3月,河北省体工大队的一位教练在张家口寻找合适的“苗子”,正在张家口市特教学校就读的李艳琛被相中。教练先是同班主任沟通,班主任表示要征求李艳琛和家人的意见。李艳琛获知消息后非常高兴,但王孝芳和丈夫却高兴不起来:孩子越走越远,加上他视力存在障碍,有个头疼脑热的家人也照应不了。 最后,李艳琛说服了父母:我十岁前就能一个人在涿鹿,十三岁时就能一个人在张家口,现在已经十六岁了,我一个人在省会一定可以!如果实在不行,我还可以退回来,特教学校老师说还会要我。 看到儿子坚定的信念,父母妥协了,自我安慰:兴许孩子吃不消训练的苦,很快就回来了。 与李艳琛一块去的还有其他同学,但这名同龄人在体工大队训练了几天,因为训练艰苦就“打道回府”了,李艳琛咬牙坚持了下来。 一个月后,王孝芳和爱人到石家庄看望孩子,李艳琛说体工大队非常好,教练说这个孩子肯定能够拿到奖项。“我们知道孩子报喜不报忧,也认为教练只是在安慰,其实心里还是盼着孩子能够回去,没有必要自寻苦头吃。”王孝芳说。 2014年5月,全国盲人柔道锦标赛举行,训练不到三个月的李艳琛参赛,获得男子81公斤组第三名;2014年8月,河北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举行,训练不到半年的李艳琛获得了第二名…… 虽然是“开门红”,但直到2015年春节时,王孝芳才知道儿子遭遇的苦难。2014年7月,就在省八届残运会前,李艳琛在训练中锁骨骨折,在手术不到一周后主动要求训练,不能练手臂就练脚,春节前李艳琛绑着纱布回来,家人才了解了详情。 懂事的李艳琛一直怕家人担心,不会第一时间告知家人伤情。一次,手指韧带断裂,李艳琛依旧照常训练,在教练的指导下,从一楼到四楼一趟趟地练腿。教练说,这个孩子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只要能坚持从来不会下“火线”,别人能做到的,他要求自己也一定能够做到。 回家后,家人责怪为什么受伤也不说一声,李艳琛说:“说了你们得担心,而且也没有办法解决问题,还不如不说。再说了,在训练和比赛中受伤是难免的事情,让你们知道还会让我分心,影响正常训练和比赛。” 常年离家在外,李艳琛对家人的感情却很深,因为要参加比赛和训练,每年他在家中待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一个月,但只要在家,能干的农活都抢着干;家里种了杏,每年杏熟的时候,别人捡杏,他说自己力气大,就扛装杏的箱子和袋子。 出门在外,李艳琛有了比父母更多的阅历。“他比我们懂得都多,知道如何坐车、问路,甚至还会用智能手机导航,这些我们都不会。经过这些年,我们发现儿子长大了,有了自己追逐的梦想,能够在社会独立生活,这点我们很知足。”王孝芳说。 “2015年我就获得了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金牌和铜牌。我今年19岁,设定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沿着体育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争取参加残奥会。今年参加了全国盲人柔道锦标赛,下一步就要参加世界锦标赛,通过世界锦标赛后就能参加残奥会。我要参赛到28岁,这就意味着我有机会参加两次残奥会,我会不断努力和加油的!”李艳琛说。 |
关键词:张家口,花季少年,身残志坚,残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