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一些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不紧密、不精准等问题,农业部发展计划司负责人近日表示,农业部明确要求各地要围绕精准到村到户到人要求,科学确定产业,精准设计项目,明确带动主体,精准对接贫困村、贫困户,确保产业对人、人对产业,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全覆盖。(10月16日中国新闻网)
扶贫与脱贫,成为了相辅相成的两组关系。脱贫的内涵里,有贫困户主观能动改变,也有外界力量帮助改变面貌;而扶贫则主要讲的是各级政府不遗余力地为贫困户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帮助困难群众能够尽快地摆脱贫困。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了,脱贫工作也到了攻坚阶段,要想啃掉“硬骨头”,就必须实现扶贫的精准性,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扶贫的目的,不用多说,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愿意在贫困线上艰难生活,谁都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憧憬。于是,党和国家致力于扶贫,誓言要一个都不落下地解决贫困问题,带领着全国人民一起奔向美好幸福的小康生活。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提出的,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而产业扶贫则是实现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抓手,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种资源形成产业化发展,是脱贫的重要动力,也是防止返贫的重要根源。
虽然说产业扶贫是一项好措施,但是我们必须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发展产业只是一种手段,而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才是根本目的。所以,扶贫产业发展的着眼点不在于增加多少产值或是给地方带来多少税收,而应该是要让产业发展的效益真正落到贫困户身上,这也就是“精准受益”。
扶贫的关键是让困难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无论是从经济收入这些表面上来看,还是从广大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自信这些精神层面上来看,都要让贫困人口成为“精准扶贫”的主角,而不再是旁观者。
“精准受益”,这就要求扶贫产业的定位要准,在发现产业之初就要淡化经济效益的观念,从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发展适合贫困村、贫困镇的产业;其次要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心系困难群众,以就业促发展的模式,增加贫困人口的受益;最后要在产业发展的成果上实现利益共享,要让扶贫产业的“果实”能够真真正正地填饱困难群众的“肚子”。(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