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唐山11月15日讯(通讯员 杨军 记者 金宗明)11月13日是冀东油田石油家园爱心工作室开展自愿服务活动的日子。早晨不到8时,郝淑贞就来到了爱心工作室,她要为“爱·家园”自愿服务活动做准备。
今年68岁的郝淑贞是冀东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石油家园爱心工作室的负责人。石油家园爱心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5月11日,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精神为指导,组织志愿者为小区住户提供志愿服务,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无私奉献精神,受到了员工家属的普遍好评。截至目前,该工作室招募志愿者近200人,开展的服务项目有:理发、磨刀、义诊、修理自行车、修补、捐赠衣物、心理辅导、上门服务、手工制作等10余内容。服务小区住户上万人,捐赠衣物达2万多件,真正践行了她们所倡导的“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的志愿服务承诺。
慈祥的爱心老人郝淑贞。杨军 摄
尽心尽力的“好阿姨”——郝淑贞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郝淑贞无疑是最忙的。联系自愿者、组织安排具体服务工作、接待来访者、登记输入服务资料等等,尽管已经68岁了,但她忙起来仍跟年轻人一样,风风火火。
郝淑贞是石油家园爱心工作室的发起人和组织者,1995年退休后就从事志愿服务工作,一干就是22年。22年的志愿者之路走得艰辛坎坷,用郝淑贞的话说:充满了酸甜苦辣。
爱心工作室是一个民间组织,所有的具体工作都要靠自愿者自己联系和负责,作为组织者,郝淑贞为此操碎了心。
小区里有位赵大娘年岁大了,眼睛视力不好,浑身是病,常年卧病在床,且身旁又没有亲人照顾,行动很不方便。郝淑贞得知后,把她列为志愿帮扶重点对象,经常组织志愿者上门服务,为老人打扫卫生、缝缝补补。逢年过节还上门贴对联,送去油、米、面等慰问品。针对赵大娘的情况,郝淑贞还多方奔走,积极为她申请了补助款
郝淑贞的志愿服务之路开始走得并不一帆风顺。退休了,儿女希望郝淑贞帮助带带孩子,有时间能出去转转。可郝淑贞就是放不下志愿服务这档事。有一次工作室开展社区宣传活动,郝淑贞忙着发放宣传手册,竟忘了为孙女做饭,害得家人对她意见很大。就是在这钟情况下,郝淑贞顶着压力,坚持了下来,在赢得大家交口称赞的同时,也赢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工作室成立以来的几年里,郝淑贞没有休过周末和节假日,谁家有事,帮扶对象只要有求,随叫随到,尽心尽力。冬天到了,她组织志愿者给小区每个单元门的把手缝制了棉把手套;石油家园附近没有大型超市,她积极联系大润发超市,为小区居民开通了直通大润发的购物班车。几年来,郝淑贞为大伙做的好事数不胜数,人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好阿姨”。
“一修哥”徐飞。杨军 摄
任劳任怨的“一修哥”——徐飞
今年38岁的徐飞是石油家园社区综合服务站运行维修队的队长,同时也是爱心工作室的志愿服务人员。
作为4500余户庞大小区的运行维修负责人,徐飞平时的工作非常繁忙,一天到晚工作电话没断过。除此之外,他还要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帮助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上门义务维修。大到闸门、管线,小到门窗、把手,只要是住户需要,他便召之即来。
有一次一位行动不便的刘大爷家中下水道管线爆裂跑水,水流得满屋都是。老人的孩子在上班,一时回不来。接到维修电话后,徐飞二话不说,背上工具袋就上门来了。为了找到管线漏点,他跑上跑下10多次,不嫌麻烦地一点一点排查找漏,最终找到漏点并完成了修补,使下水道恢复了正常使用。临走前,刘大爷握着徐飞的手紧紧不放,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徐飞说,他最忙的时候是节假日,除了干好公共区域的维修项目外,还要时刻待命进行自愿维修工作,一忙忙到深更半夜的事情时有发生。
徐飞工作点在唐山,家在唐海,工作繁忙时一、两个月才回一趟家,难怪媳妇埋怨说,家就是他的旅馆,有事才回来。三岁的女儿对爸爸很有意见,怪他从来没有好好陪她玩过。
除了维修,徐飞还有一手理发的手艺。家园小区建成初期交通不便,不少老人搬来后由于对周围的环境不熟悉,每当需要理发的时候还要打车去原来居住的地方理发,这无疑给老人的日常生活增加了诸多困难。徐飞了解这种情况后,主动提出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上门为老人们理发。几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几十次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服务,义务为孤寡老人理发180余次。
“能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带去关爱和帮助,我感到十分荣幸。”不善言辞的徐飞一直做得比说得多。家园小区住户赠送给他的“热情周到为民服务”的锦旗,是对他爱心工作的最好肯定。目前,徐飞在家园小区建立了一个2000多人的服务微信群,只要谁家有事,微信群里招呼一声,徐飞便会立即回应。徐飞,这个“一修哥”,他的爱心很“膨胀”。
磨刀姐田希荣。杨军 摄
技艺精湛的“磨刀姐”——田希荣
“磨剪子嘞戗菜刀!”一声吆喝,逗得屋里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别误会,这可不是走街串巷的磨刀匠在吆喝,而是家园爱心工作室的志愿者在为小区居民磨刀。磨刀的这位大婶身材高大,声音洪亮。磨起刀来手掌攒劲,随着“嚓、嚓、嚓”的声响,菜刀在磨刀石上来回飞舞,不一会钝黑生锈的刀刃便变得雪亮起来。
“磨刀姐”名叫田希荣,今年59岁,是爱心工作室招募的第一批志愿者。说起“磨刀姐”的手艺,经她手磨过刀的住户都说好。11月1日,70多岁的白玉兰老人早早就拿着两把剪刀来排队了。等磨完后,白大娘摸着锋利的刀口赞不绝口:“这把剪刀在家里放了很久了,刀口都生锈了。我寻思着拿来磨一下,没想到磨得又快又好,感谢爱心工作室周到的服务!”
作为爱心工作室的资深志愿者,田希荣大姐对自愿者服务活动有着异乎寻常的投入和热爱。“自愿服务活动让我迸发了青春的活力,仿佛年轻了二十岁。”田大姐说。
今年7月6日爱心工作室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巧头一天田大姐家中有事,她已经回天津的家了。得到通知后,田大姐在电话里满口答应,保证第二天早上准时到。7月6日一大早,田大姐就坐早晨6时30分的火车赶回了唐山,8时多就准时出现在了家园爱心工作室。这就是田希荣,一个说一不二的爱心“剪刀姐”。磨刀服务项目是2017年5月1日开始的,截至目前,“剪刀姐”已义务为住户磨刀90把,磨剪刀30把,把把令用户满意,真真做到了“传递爱心温暖家园”。
“爱心是志愿者最好的舞台,奉献是志愿者最美的语言”。谈到对志愿服务的体会时,爱心工作室负责人郝淑贞这样说道。
这群平均年龄60岁的志愿者们,她们用大爱演绎着人间最美的“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