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沧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新闻发布会
大力发展沿海经济 建设国际化生态大港

来源: 长城新媒体   作者:龚磊 徐亮 
2017-11-29 14:27:13
分享:

  

沧州市十九大精神新闻发布会现场。徐亮 摄

    长城新媒体沧州11月29日讯(记者 龚磊 徐亮)27日上午,沧州市委对外宣传局、沧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主题是“大力发展沿海经济,建设国际化生态大港”。该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新闻发言人赵增和,渤海新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陈太龙,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马海深出席发布会,并就主题先后发布。全文实录如下: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

  上午好!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取得的显著成就,进一步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沧州落地生根,奋力开创新时代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生态宜居美丽沧州新篇章,按照市委领导要求,市委外宣局、市政府新闻办从今天开始联合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主题是“大力发展沿海经济,建设国际化生态大港”。

  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新闻发言人赵增和,渤海新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陈太龙,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马海深出席发布会。

  参加发布会的媒体有: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燕赵都市报、河北农民报、河北工人报,河北新闻网、河北共产党员网、河北头条,沧州日报、沧州晚报、沧州广播电视台,海外网、新浪、网易、大燕网。

  首先请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新闻发言人赵增和进行发布。

沧州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新闻发言人赵增和   徐亮 摄

  沧州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新闻发言人赵增和

  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一直以来,大家对沧州沿海经济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我借此机会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加快沿海发展,作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赶超的重大战略、核心举措,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现将有关情况做一简要介绍:

  一、近年来沿海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沿海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7月,渤海新区成立,标志着沧州作为沿海地区进入大开发、大开放阶段。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河北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等一系列国家和省战略的实施,经过十年的开发建设,沧州实现了从有海无港、有港无产、有产无城,到有海有港、以产促城、产城互动的历史性跨越。2016年底,渤海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2.8亿元,占到全市总量的六分之一,是建区之初的三倍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3.3亿元,同比增长12%,占到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增长了七倍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2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市总量的五分之一,也增长了七倍多。沿海经济的迅速崛起,使全市经济发展活力倍增,对我市整体经济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发挥了重要拉动作用。

  二是港口建设不断刷新历史,辐射能力迅速提升。着眼融入环渤海、服务京津冀、带动冀中南、辐射中西部的战略功能,全力推进黄骅港建设,累计完成港口建设投资475亿元。仅用17个月就完成总投资127亿元的综合港区起步工程,创造了我国建港史上的“黄骅港速度”,改写了沧州没有综合大港的历史。黄新欧国际班列和东南亚国际直航航线正式开通,黄骅港综合港区10万吨级航道通过验收,黄骅港成为名符其实的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以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公司成功收购综合港区集装箱泊位为标志,黄骅港与天津港战略合作正式启动。尤其令人振奋的是随着综合港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20万吨级航道满载进港常态化和33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建成投用,黄骅港已跻身国际深水亿吨大港行列,成为近年来环渤海港口群中最具成长性的现代综合大港。2016年吞吐量一举突破2亿吨大关,增速位居全国主要港口首位,成为我国第一能源大港。

  三是坚持项目建设引领,努力构建现代沿海产业体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抓好开放招商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以投资结构优化促产业结构升级,初步构建起以石油化工、冶金装备、港口物流等传统产业为基础,以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谋划建设了装备制造、科创、新材料、轻工食品、新型建材、综合保税等特色功能园区,重点打造中欧产业园、韩国产业园等国别园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五年入围“中国化工园区20强”,成为京津冀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园区。

  四是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协同发展成效显著。先后引进了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北汽(黄骅)微车产业基地、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动物园、大红门批发市场等产业转移项目。渤海新区被确定为京津冀区域循环经济协同发展国家级战略平台、河北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平台和中国石化联合会全国首个“石油化工京津冀产业转移示范区。”按照“共建共管共享”模式,引进建设的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国内首开“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的跨区域管理体制先河,成为协同发展典范。按照“科技研发在北京、成果转化在新区”模式,引进建设了渤海新区北京科创产业园,中科院微电子产业园等创新合作项目启动建设。

  五是向改革要办法、找出路,释放体制机制活力。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以“放管服”为重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广市县乡村四级联网便民服务,在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实行了人事和薪酬制度、国家级开发区整合、功能园区体制创新、“飞地”政策等改革。其中,渤海新区审批制度、招商体制、考评机制、供给侧、管理体制等“五位一体”改革,得到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充分肯定,全省开发区改革发展推进会议重点推介。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海陆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聚焦沿海开发开放,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做大做强港口经济,特别是加大港口建设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开放开发体制机制,加快临港产业聚集,打造绿色生态港口。

  一是聚焦发展定位,加强顶层设计。《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标志着我省沿海地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表述:“沧州市,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汽车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产业,打造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的产业支撑基地、国家重要化工和能源保障基地、冀中南地区及纵深腹地重要出海口”。我们要以省各项规划实施为契机,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密切配合,狠抓落实。以渤海新区为龙头,大力发展沿海经济,按照“建设大港口、聚集大产业、构建大城市、拓展大腹地”思路,在规划编制、产业布局、项目引进、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增强全局性、预见性、科学性,进一步完善并实施好沿海开发开放战略规划。

  二是聚焦协同发展,突出平台建设。一方面突出与京津合作,抓好沧州现代产业基地、渤海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任丘石化产业基地“三大对接平台”,深入落实与滨海新区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与红桥区等地对接合作,加快推进华北石化、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海兴核电、核燃料产业园等项目,突出教育、医疗、人才等全方位合作,力争引进更多京津优质资源,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三是聚焦对外开放,加快招商引资和走出去步伐。瞄准建设国际化绿色生态大港目标,加快黄骅港专业码头和综合保税区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环渤海、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发展,加快开通“黄—新—欧”海铁联运班列,以及到韩国的滚装班轮和到东南亚国家的外贸航线,拓展国际贸易通道,增强“东出西联”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临港产业聚集,抓好石家庄四药医药工业园、美国嘉吉二期、海伟丙烷脱氢等39个超20亿元项目;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面向京津、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引资金、引项目、引人才,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多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经贸活动,从更大领域、更高层次扩大开放。

  四是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港城承载力。我市发挥沿海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一市四区”空间布局,抓好道路、管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石衡沧港铁路、津沧城际铁路、黄大铁路、京沪高速孟村连接线、沧州机场、雄港铁路等项目的谋划和建设。完善住宿餐饮、教育医疗、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为入驻企业提供一流服务环境。

  五是聚焦绿色生态,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建设,促进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化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氢元素和氯元素综合利用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园区废物交换平台、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孵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创新发展能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们!

  主持人:谢谢赵增和主任!

  下面请渤海新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陈太龙进行发布。

渤海新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陈太龙。徐亮 摄

  渤海新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陈太龙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沧州渤海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大家多年来给予沧州渤海新区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介绍一下沧州渤海新区开发建设情况:

  沧州渤海新区成立于2007年7月,十年来,以港口为龙头,快速吸纳各种战略资源,带动产业、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沧州渤海新区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合作发展、“一带一路”开放发展、河北沿海率先发展、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重大机遇,秉持“夙兴夜寐、激情工作”精神状态和“多干少说、善做善成”的优良作风,全面实施“港口国际化、产业集群化、全域城市化、环境生态化”四大战略,聚精会神打造河北沿海第一增长极,建设“沿海强区、壮美港城”,当好转型升级、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生态建设“五个排头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赶超跨越的喜人态势。今年前十个月,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6亿元(季度数),同比增长7.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6.1亿元,同比增长7.5%;完成全部财政收入105.4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3亿元,同比增长7.8%。

  一、全力推进港口由集疏港向贸易港转型,黄骅港跻身国际深水亿吨综合大港行列。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港口建设投资690亿元,建成20万吨级航道和建成生产性泊位3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3个。目前,综合港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邯黄铁路实现正常运营,开通了“黄新欧”国际集装箱班列和至东南亚的国际直航航线,各类航线达到19条;以津冀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成立为标志,与天津港全方位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长18%。去年吞吐量突破2亿吨大关,达到2.45亿吨,同比增长46.7%,总量位居全国28个主要港口第13位,增速位居全国主要港口首位;集装箱完成60.15万标箱,同比增长19.87%,成为我国第一能源大港,被《中国水运报》评为“中国最美港口”。截至10月底,完成港口吞吐量2.28亿吨、集装箱54万标箱,接近去年全年总量,预计全年将达到2.8亿吨,集装箱突破100万标箱,黄骅港已跻身国际深水亿吨综合大港之列。

  二、坚持以港促产、港产互动,现代优势临港产业加速聚集。渤海新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明确了“六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规划引领、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集约发展、更加注重外向型经济)和“六个坚决不上”(需排放多的项目坚决不上、不符合发展规划的项目坚决不上、不符合供给侧改革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上、不符合集约发展的项目坚决不上、属于淘汰落后产能类的项目坚决不上),下大力抓好传统产业改造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近两年亿元以上竣工项目167个,相当于“十二五”的81%。今年以来,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5个,完成产业投资476亿元,同比增长30%。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重大产业投资4085亿元,建成重点产业项目21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2家,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5家,初步构建起以港口物流、冶金装备、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为基础,以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滨海旅游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

  三、坚持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协同发展先行一步。沧州渤海新区是河北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平台,被中国石化工业联合会确定为全国首家“石油化工京津冀产业转移示范区”。截至目前,累计承接京津项目706个、总投资3787亿元。其中,按照“共建共管共享”模式,引进建设的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国内首开“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的跨区域管理体制先河,到2020年,将建成千亿园区。按照“企业总部在北京、生产基地在新区”模式,引进建设的北汽华北产业基地,具备6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到“十三五”末,将形成汽车全产业链,达到千亿元园区规模。此外,我们正与天津滨海新区共建80平方公里的“津冀产业转移升级示范区”,全面启动与天津东丽区共建“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园区”,积极打造雄安新区产业协作区和服务配套区,渤海新区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先行典范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仅今年3月份以来,就签约京津项目505个、总投资2022亿元,日均签约项目3个,月均注册项目20多个。

  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构建以黄骅港为龙头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成功开通“黄新欧”国际班列和至东南亚的国际直航航线,与德国杜伊斯堡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规划建设装备制造、科创、新材料、轻工食品、海洋经济、现代物流等“九大功能园区”和中欧产业园、韩国产业园等“国别园区”等开放平台,黄骅港综合保税区达到封关运营条件;与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项目28个,初步构建起多形态、多国别、多领域开放格局。全球最大的动物营养品和农产品制造商美国嘉吉、全球最大的工业气体和医疗气体供应商法国液化空气、世界化工巨头德国巴斯夫、韩国现代国内最大配套供应商世原公司等一大批外资项目纷纷落地,累计利用外资9.3亿美元,近五年平均增速达到34.9%。今年以来,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777个,同比增长38%;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同比增长64.9%。

  五、高起点规划建设现代滨海新城,进一步发挥城市对港口发展的保障作用。按照省政府批复的《渤海新区(黄骅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省级园林城区和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为载体,集中开展沿路环境综合整治、绿化渤海新区大地、城乡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城市绿亮净美水平持续提升,初步构建起“一主”(黄骅新城)、“两副”(港城区和南大港)、“多点”(加快培育一批小节点城镇)城市发展格局。扎实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00亿元。全面打响依法拆违“百日攻坚战”和依法清理违法占用国有土地专项行动,实现了“零上访、零事故、零冲突、零钉子户”,清出了公平正义、民心所向,拆出了发展形象、实干新风,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国内主流媒体的广泛赞誉,在全省全市推介。

  六、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打造绿色港口、绿色城市、绿色产业。强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一举扭转空气质量全市排名靠后的被动局面。去年9月份以来空气质量又连续位列沧州19个县市区第一;今年前十个月,二级以上达标天数174天,较去年增加16天,同比增长10%;一级优天数29天,较去年增加13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17个百分点。抢抓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成功承办全市首届旅发大会契机,着力打造国际滨海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以全域旅游倒逼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促进临港产业发展转型。在南大港湿地周边引进了总投资1000亿元的碧桂园文旅生态和总投资1000亿元的恒大童世界等一批优质生态旅游项目,在开发与保护并重中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坚持改造盐田、恢复生态,投资30多亿元建设集湿地、水面、沙滩等为一体的沧海风景区,打造我国沿海最大的景观内海。着力打造绿色港区、绿色城区、绿色园区。近两年就累计完成投资8.6亿元,新增绿化面积265万平方米,新增造林面积5.5万亩。港区累计完成投资1.76亿元,新增绿化面积121万平方米。其中,煤炭港区设施占地绿化率达到31.3%,较建区之初增长4.4倍。

  前不久闭幕的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二次全会更是把发展港口经济、扩大沿海开放作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战略举措,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合作发展、“一带一路”开放发展、河北沿海率先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渤海新区发展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委全会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大做强港口经济,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临港产业聚集、开放合作和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国际生态综合大港,努力在全省港口经济发展中扛旗争先,为开创新时代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和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生态宜居美丽沧州新局面作出应有贡献!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陈主任!

  下面请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马海深进行发布。

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马海深。徐亮 摄

  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马海深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神华黄骅港务公司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以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们公司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黄骅港务公司成立于1998年3月,是由神华集团和河北建投共同出资组建的专业化港口企业。于1997年11月开工建设,2001年11月投入运营,是陕西、内蒙煤炭外运陆运距离最短的港口,也是国家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主通道之一。经过20年的持续开发,现已成为以煤炭装卸为主,兼顾散杂货、油品的2亿吨级大港。公司现拥有煤炭泊位17个、杂货泊位2个,油品泊位1个,储煤筒仓48个,最大煤炭堆存能力约460万吨。2017年预计完成吞吐量2亿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导广大人民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谈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黄骅港务公司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不断探索推进生态港口建设,通过自主研发、综合治理,创新清洁生产工艺,成功实施了翻车机洒水改造、堆场防风网、压舱水回收、干雾除尘、粉尘及煤污水处理等环保项目,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煤港界的煤尘问题,实现了煤港“运煤不见尘”的环保梦想。最新现场勘测数据显示,黄骅港堆场作业粉尘浓度仅为2.6mg/m3,远低于国家8mg/m3的标准。

  多年来,公司始终牢记使命,以提升自身的经营质量和效益为基点,积极推进绿色港口建设,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是组织管理机构健全。公司成立了由公司董事长直接负责,环境保护中心为归口管理单位、相关业务部门积极参与的管理体系。具体工作由公司环境保护中心、设备保障中心等职能机构及相关人员的按照相关业务领域明确分工,分头落实。将公司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员工权益维护及客户参与工作纳入到公司重点工作中。

  二是绿色发展目标明确。结合集团公司“1245”发展战略,公司将工作重点放在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和港口生态环保建设上,确立了“打造绿色、高效、国际一流能源大港”的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以绿色发展为宗旨,优化清洁生产工艺,破解粉尘治理难题,逐步搭建起集粉尘收集、污水处理和水资源利用为一体的生态体系,树立了煤炭港口绿色发展的标杆。公司注重创新驱动,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实施了一二期智能化堆场改造,全面启动了智慧排产、智慧装船等前沿课题的研究工作。

  三是治理重点环节突出。公司以效率提升和作业环境改善为重点,在业界率先实施了智能堆场项目,实现了生产一线操作模式的巨大变革,有效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同时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操作提升了7%。今年以来,我们以粉尘、污水治理和港区环境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生态、绿色、智慧港口,通过智能环保系统及生态水系统建设,实现作业现场全面无尘,引领行业清洁发展。同时,公司计划从明年开始,着力开展提能增效工作,通过设备提能提效及双向航道建设,将黄骅港的生产能力提升到2.3亿吨左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借此机会,我就公司近年来在建设绿色生态港口方面的经验做法做一下介绍,具体有如下五点:

  一是落实环保要求,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黄骅港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坚决履行好央企的社会责任,率先垂范,力求从源头上打造起绿色生态港口的“铜墙铁壁”。黄骅港高投入建设了集高效与环保于一体的世界最大规模的储煤筒仓群,公司三四期工程在煤港率先建造了48座储煤筒仓,每座筒仓可储煤炭3万吨,合计储煤量为144万吨。筒仓最大的优势就是全封闭存储,从根本上杜绝了煤堆场的粉尘污染,与露天堆场相比减少了97%的粉尘排放,取得了良好的环保效应。为解决露天储煤堆场扬尘问题,黄骅港修建了长达10.18公里的防风网,覆盖所有露天储煤堆场。防风网高23米,能够通过控制改善煤炭堆场的风流场,有效降低堆场区域的风速,从而减少扬尘产生,同时配合堆场洒水除尘系统可有效抑制露天堆场起尘问题。同时,公司引进各式除尘抑尘设备设施,累计在翻车机房、皮带机转接点处设置布袋除尘系统190余套,不断加大对物料转接过程中的扬尘的控制力度。

  据国际海事组织IMO预估,每年船舶业排放约11亿吨二氧化碳以及约1600万吨硫氧化物SOx,分别是全世界汽车排放量的2倍以及200倍。为减少船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废气物排放和噪声污染,黄骅港积极推广岸电项目建设,直接以岸电对船舶供电,代替柴油机发电,减少船舶在港口停泊时的废弃和噪声污染排放。目前黄骅港已经在103#、200#码头建成两座岸电系统,预计到11月底,可完成11个煤炭泊位的岸电建设,占河北省14个岸电泊位的78.57%,煤炭码头高压岸电泊位覆盖率可达到64.7%,工作船码头的低压岸电系统覆盖率达100%。届时黄骅港将成为全国码头岸电系统总供电容量最大、利用率最高的港口,实现船舶到港作业的零污染、零排放。

  二是注重自主创新,打好煤炭粉尘歼灭战。黄骅港坚持“不环保不生产”的环保理念,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探索除尘新技术新方法,力求从根本上解决煤尘污染难题。在采用常规干雾系统除尘和抑尘剂喷洒除尘的同时,黄骅港通过调研国内外煤港先进经验,并经反复测算发现:煤炭外水含量额外增加3-7‰时,在装卸过程中可以实现不起尘。为满足环保要求和客户需求,黄骅港成立研究团队,不断探索从源头解决煤炭起尘问题,通过技术创新,从进港重载装煤列车入手,在卸煤过程中进行分层洒水,通过振动给料使水与煤炭均匀混合,实现了堆、取、装作业全过程粉尘近零排放。重要的是,洒水位置在煤炭采样之前,保证了煤炭用户利益不因洒水受到损失,同时避免装船机作业洒水给客户带来额外的成本负担。一次洒水即解决全流程的煤尘污染,我们称之为“煤炭港口本质长效抑尘技术”。该技术的实施,解决了多年困扰煤炭港口粉尘治理的难题,为整个煤炭港口行业粉尘治理树立了新标杆,并在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上斩获金奖。

  三是因地制宜,构建防尘绿化带。黄骅港地处渤海之滨,土地盐碱化程度高,绿化养护工作难度大。多年来,公司始终注重在环境美化绿化上下足功夫,舍得投入资金,积极探索盐碱地绿化施工和养护经验,委托专业园林单位进行设计,按照“指标留足、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从港区实际情况出发,远近期相结合,建立分布了均衡的绿化体系和养护方案。截至目前,公司绿化面积达到120.87万平方米,实现对港区粉尘的有效吸附。特别是通过在防风网外侧建设绿化带,降低了堆场的进场风速,有效抑制了粉尘的产生和扩散。目前,黄骅港已享受到绿色生态港口建设带来的规模效益,港区绿化量大幅增加,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形成“港在海中、人在绿中”的港口环境建设特色。更可贵的是,生态湿地与绿地相互结合,为鸟类迁徙提供了落脚点,漫步绿荫下,推窗闻鸟鸣,完美诠释了黄骅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互动,共同营造了优美的港区环境。

  四是循环使用,科学处理含煤污水。为降低煤炭在装卸、储存过程中煤尘产生的废水,公司相继建设并投运了两座煤污水处理站(一二期含煤污水处理能力1500吨/天;三期含煤污水处理能力6000吨/天),将港口道路降尘废水、雨水等含煤废水收集进入含煤废水沉淀池,通过多程序处理后实现重复循环利用。黄骅港建设两块生态湿地,对含煤污水进行分级沉淀,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能够充分利用含煤污水,节约用水成本,创造经济效益。变废为宝,净化了港区,保护了环境。

  过去,煤尘以及撒漏煤被收集后直接返回垛位,遇风的时候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并给清扫造成很大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升煤港粉尘治理标准,黄骅港组织技术力量,通过新建粉尘处理池,对吸尘车清扫收集的煤粉尘进行处理,当处理池中水与煤尘的比例为7:3时,通过渣浆泵处理工艺将含煤污水压制成煤块实现再次销售。在避免煤尘二次污染的同时,还有效减少了货损,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客户利益,提升了企业的服务质量。此外,处理池每处理一吨粉尘可创收30元,每年可直接创造收益50余万元。实现了社会、公司、客户三方共赢。

  五是科学治理,开启全方位生态建设模式。黄骅港地处盐碱滩涂,淡水资源极度匮乏。为了解决淡水供应问题,黄骅港于2016年起,谋划实施了生态湿地建设,增加压舱水存储容量,并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合理调配生产作业流程等举措,极大满足了堆场洒水及绿化用水需求,有效节约了淡水资源,降低了用水成本。今年5月至8月份,黄骅港外部购水,购水量大幅下降,节约生产用淡水成本近百万元。今年已经回收压舱水50万立方米,明年将达到100万立方米,在满足公司生产用水需求的同时可节约成本近500万元。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此,黄骅港仍将全力打造花园式港理,正在建设一套自动管控的生态控制系统,将生态湿地与生态湖、景观湖进行连通,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创造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推动智能垃圾分类装置系统建设,加快构建环境监测及洒水除尘智能化系统,对港区环境实现有效监测。另外,还要打造花园式港口发展工业旅游,使黄骅港成为沧州市的旅游景点,让更多群众感受现代煤港的风采,领略大工业的魅力。

  近年来,黄骅港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等方面已达到了国内甚至是国际先进水平,借此机会,再次感谢大家对黄骅港务公司的关注与支持!真诚的邀请各位媒体界的朋友随时到美丽的黄骅港现场参观、调研、采访!

  谢谢大家!

  主持人:今天的新闻发布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参加!

关键词:沧州,十九大精神,新闻发布责任编辑:王永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