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长城时评】“2+26”城市:为见蓝天,也是蛮拼的

来源: 长城新媒体   作者:刘凤敏 
2017-11-28 17:18:19
分享:

  近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散乱污”企业整治暨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阶段总结现场会在廊坊市文安县召开。会议指出,今年4月起,5600名一线环境执法人员对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上“2+26”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排查出的6.2万余家涉气“散乱污”企业目前已全部实现分类处置。

  “2+26”城市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指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上的28座城市,其中“2”是指北京、天津,“26”则是指涉及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四省的26座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这是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的重点。这次对“2+26”城市环保督查首次采用压茬轮换制度,督查发现的问题当天向当地政府移交,督促地方建立台账依法查处,逐一整改销号,确保件件有落实,使6.2万余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实现分类处置,足见是下了狠心、动了真格,而且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仅10月1日至11月15日期间PM2.5浓度同比下降15.8%,足以可见,“2+26”城市为见蓝天,也是蛮拼的。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不再局限于单个城市内,城市间大气污染变化过程呈现明显的同步性。去年冬天,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等地雾霾频频来袭,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困扰和影响,诸如车辆单双号轮番限行,凌乱了人们的出行,中小学校也屡次被迫停课,人们对雾霾的抱怨、吐槽、调侃无处不在,其中不排除人们对大气污染焦虑的情绪化表达,甚至引发了人们对健康的担心。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横下一条心,强化大气污染治理,落后产业该淘汰的必须淘汰,“散乱污”企业该限产的必须限产、该停产的必须停产,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这样“蛮拼”,推进产业升级只能是一句空话。

  清洁取暖,召唤蓝天。随着雾霾的频繁来袭,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越来越高度集中,“蓝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奢望。可以说,雾霾像一根无形的绳索,死死捆绑着人们。顺应民众对蓝天的向往,国家环保部和“2+26”城市积极回应社会舆论中的诸多疑问,并采取措施加强环保监督,让我们看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所作的努力和治理决心。仅从河北省来看,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意见》,制定出台了18个专项实施方案,涉及内容范围之广、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可以看出河北为了坚决打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是蛮拼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要真正把措施落实到地上,把效果反映到天上,推动全省空气质量持续好转,让人民呼吸到清新空气。

  治理大气污染,必须树立“一盘棋”意识,坚持联防联治,最重要的就是首先做好本地大气污染防治,发挥好棋盘上每个棋子的作用。换言之,“十面霾伏”之下,谁也跑不了,谁也推脱不掉责任,无需刻意指责谁,联防联治才是治霾取胜之道。这次对“2+26”城市强化环保督查,6.2万余家涉气“散乱污”企业目前全部实现分类处置,300多万户已完成电代煤、气代煤,替代散煤1000多万吨,淘汰燃煤小锅炉4.4万台,淘汰小煤炉等散煤燃烧设施10万多个,许多地方基本实现“清零”,应急减排主体总数由去年的9000多家增加到今年的近5万家,涉气企业基本全覆盖。这些数据的背后,是“2+26”城市联防联治的“蛮拼”,是“蛮拼”换来的PM2.5浓度同比下降,是人们想见的蓝天。

  值得注意的是,大气污染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其形成根源远远超越了“大气”这个载体,与能源、经济、生态无不相关联,涉及到山、水、林、田、湖的有效健康循环,仅仅靠整治“散乱污”企业是不够的,仅仅靠“2+26”城市联动也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更大范围地联防联治,更好地解决导致大气污染的能源结构这一根本问题,坚定不移走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真正让人民在蓝天下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刘凤敏)

关键词:“2+26”城市,蓝天,京津冀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