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临漳农民打造沙滩树林 5年植树2000亩10万余棵 

来源: 长城新媒体   作者:韩毅 
2017-12-01 11:47:00
分享:

  长城新媒体12月1日讯(记者 韩毅 通讯员 王俊平 李海波)“以前一出屋门便刮满身土,自从有了这片林子挡住风沙,现在端碗出来吃饭也没事。”在临漳县张村乡杜堂村一带,不少沙滩地都种上了树,生态环境得到大大改善。而带头植树的是杜堂村普通农民杜成刚,从2012年开始,5年里植树2000亩、10万余棵。

农民杜成刚和他的树林。王俊平摄

  张村乡杜堂村紧邻漳河,村南是一片沙滩地。在村民祖祖辈辈的记忆里,稍稍一刮风,到处灰尘冲天,黄土飞扬,放眼望去,满目苍凉。村里有几户能人想方设法搬了家,临走劝村里人:“我们这个地方不能呆,想办法还是趁早搬走吧。”但对于祖祖辈辈生长在这里的大多数人来说,哪有那么容易?

  杜成刚从小生长在村子里,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血气方刚的他更是个不服输的人。“一定要做点什么!”他想,要想治住扬尘,就必须栽树种草。他把在沙滩地植树造林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家人坚决不同意:“沙滩地种树?能种成的话别人早种了,哪还轮到你!”

  杜成刚家里经营农资生意,家人担心他把时间用到植树上,因而影响到家里收入。“何况费劲在沙滩上种好的树,天才知道能不能成活。”杜成刚的妻子反复这样劝他。2012年春,他不顾别人的怀疑和嘲笑,一个人默默地开始了他艰辛的努力。

  杜成刚四处走访,用坚毅取得了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县里免费提供树苗,这让他信心倍增,干劲十足。2012年春,只要有时间,他的身影就出现在沙滩上,上午经常顾不得吃饭。为了方便,他在沙滩上搭了个简易棚,天黑了,蜷缩在寒冷透风的窝棚里,劳累的杜成刚也能很快入眠。忙时,一个月没有离开过河滩,嘴被风吹得干裂,手磨出厚厚的茧子。

  沙滩上一刮风,飞沙让眼睛都睁不开。挖坑、栽树、填土……离水井较远的地方,浇灌树苗只能靠拉水、担水。为了提高树苗成活率,他第一年仅施肥料用了8000多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种下80亩4000棵树苗,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让他笑了。

杜成刚介绍种植情况。王俊平摄

  就这样,他重复了一年又一年,五年来他在植树造林的路上执著前行,用坏了十几把锄头,换了十几把铁锹……他还自己出资5000元,帮助其他家庭困难的村民植树300亩。

  杜成刚说:“只靠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乡政府、村委会动员村民都参与进来,帮我们与县有关部门联系,协调树苗等。”最初,挨家挨户讲植树造林的好处,村民并不太理会。直到2013年,大家见他种的80亩树苗全部成活,加上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参加到植树当中来的村民逐渐增多。从2012年只有杜成刚栽种的80亩,到第二年骤增到500亩,截止目前已经发展到2000亩。

  “植树造林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全县生态环境也有重要作用,成为临漳的‘塞罕坝’。”张村乡党委书记郭云军说。当地政府统一规划,提供树苗,村民自愿植树,成材之后归村民所有,这大大提高了村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就连从一开始要看杜成刚热闹的村民胡小平,现在也植树20亩。“刚开始有顾虑,后来了解到,我们是零投入、大回报,不仅收获好生态,还能增加经济收入,以前的顾虑是多余的。”胡小平介绍,一亩地能种50棵树,一棵树苗按3元计算,就是150元,但这些树苗不用农民自己掏腰包。如果算经济帐的话,成材后一棵树200元,一亩地50棵收益1万元,2000亩的经济收益就是2000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如今,杜堂村一带的沙滩地,大大小小的树木成片成林,春秋之间更是满目翠绿,不仅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更成为漳河岸边一道美丽的风景。前几天,有人出价2万元想要购买杜成刚生长5年的7亩杨树,被他一口回绝。他说:“钱虽然好,但比金钱更重要的是美好生态环境。”

  杜成刚的家人早已理解了他,积极参加到植树行列。受他的影响,邻村高庄村等群众也纷纷加入植树造林队伍,打造临漳“塞罕坝”的力量越来越壮大。

  树种多了便成了林子,成了林子便需要看护。2013年杜成刚被该县林业局聘为护林队队长。不能种树的季节,他会对树苗进行养护,早出晚归巡护林子,一年就要走坏三四双鞋。他巡护的林子从东到西有3公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

关键词:农民,坚持,种树,临漳责任编辑:韩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