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石家庄3月4日讯(记者 李书军)3月4日上午,参加传统村落与庙会文化在当代价值研讨会的40余位专家走进井陉县核桃园村,考察该村东层霄阁、古槐、李富明古院、杂货车马店、大兴车马店,观摩了祭拜关公、搧佞官(扇令官)等民俗。下午和晚上,民俗专家还在井陉县南康庄村,观摩了红脸社火和跑灯等民俗。
据了解,核桃园村位于晋冀交界处,据文献记载始建于西汉初年,从该村保留的商周时期的烽火台遗址和古人类使用过的石斧推测,建村时间会更早。历史上该村曾经三易其名,最初叫灵真城、段基村,从明万历年间起改名为核桃园村至今,这在碑石、文献中均有记载。
秦汉古驿道穿村而过,全用青石铺砌,石块光滑,辙痕深深,保存下来的青石驿道仍有30余米长;坐落在关卡要隘之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层霄阁,设计巧妙、高大雄伟,为古镇一大景观。此外还有三官阁、培振阁、大慈阁,共有古阁四座;有庙宇十座:即关帝庙、圣母庙、五道庙、牛王庙、龙王庙、山神庙(三座)、井神庙、三官庙。
古树为核桃园村一大特点,散布于村内村外,有千年古楸一株、古槐五株、古柏三株,古柴树一株,百年以上古柿树900多株。
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至今的有:晋剧、民间小曲、钉缸、离婚案、老娘送外甥、崩金丹、社火、搧佞官、聒喜好、九曲黄河阵、花会、坐会、会鼓、求雨、扎笤帚、荆编、面塑、刺绣、放烟火、打铁火等三十余项。
“搧佞官”,地方土语称扇令官,是核桃园村一项古老而特有的传统风俗,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上午进行。表演人员骑毛驴、戴高帽、抹花脸、穿皮袄,扮相丑陋,逗人嬉笑。扇令官的内容主要是挟佞官秦桧到各庙向神灵叩拜请罪,押送之人手拿扫帚不时拍打佞官,称“搧”。
该村面食文化底蕴深厚、样式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拖刀面”,方圆百里,绝无仅有,堪称一绝。拖刀类似铡刀,长约60公分,宽约30公分,重10余斤,由槽和刀片组成,拖刀顶端的弯沟处有一平面,垂直于案板,切面时握住手柄,前方平面始终置于案板,拉锯式拖起刀上下来回拉,切出的面粗细均匀,长短一致,四面见棱,没有断面。拖刀面的配料、和面、擀面,做工精湛,极其讲究。用拖刀切出的面:硬中带柔、柔中有筋,久煮不烂,口感极佳。
下午,民俗专家来到井陉县南康庄村,观摩了红脸社火和跑灯等民俗。
南康庄村世代相传的红脸社火,以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水浒传等传说中英雄故事为主,“四大回子”主要有三战吕布、杨林对棒、任原打擂、蜈蚣岭,着古代戏装,戏剧脸谱化妆演出。跑灯有六鬼兴兵、八葫芦对籽、四门ZHOU(周)底、一蛇盘九蛋、狮子大张嘴、单牛扒杆、双牛扒杆等等。
据学者考证,南康庄村红脸社火实为“少林派”,属中三路武功。演出时以战鼓伴奏,两面大鼓、锣、钹等,道具为兵器(历史传说中人物各自使用的),着古代戏装,化妆为戏剧人物脸谱。
南康庄“跑灯”,源于明朝永乐年间。当时南康庄村出了柴本、康宁、邢瑞三位进士,全村老百姓在自家门前举灯庆贺,后来发展成在春节、元宵节晚上举行,结合社火里面的阵法,成为集强身健体和观赏为一体的民间奇艺“跑灯”。灯具有旗灯、宫灯、坛灯、猴灯、狗灯、公鸡灯、腊灯、斧灯、表灯等各种动植物、生活生产用具造型灯。各家各户自己制作,内用铁丝和高粱秸做成骨架,外用画有不同图案的纸糊上,里面插蜡烛,灯侧留一个可卷起放下的小口用以伸手安装蜡烛,灯把是一米多长的木棍。跑灯时,有最年长传承人举旗灯,率领青壮年高举各种各样的灯具,按阵法奔跑,十分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