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祝雪娟
嘉宾:
陈凤珍:全国人大代表、民盟邢台市委副主委、邢台学院文学院教授
张妹芝: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省文化厅厅长
武义青: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
主持人语: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发展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也提出,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高质量是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今后将更加注重高质量协调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018全国两会上,就如何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提出建议。
加强京津冀三地协同立法
陈凤珍代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朝着纵深大步迈进,其关键在于“在法治理念指引之下实施、在法治框架内推进”,京津冀协同立法是协同发展战略的有力保障。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三地协同立法有其特殊重要意义。一方面,京津冀三地在政策和法规层面还未实现同步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行政壁垒的形成与固化。另一方面,依据现行《立法法》的规定,京津冀区域的地方立法主体数量众多,各自立法不可避免的会导致重复立法。因此,迫切需要京津冀三地强化区域立法合作,某些重点领域还需国家层面立法,形成相对统一和谐的区域法治环境。发挥京津冀协同立法的引领作用,应注意把握好中央立法与京津冀三方地方立法在立法权限上存在的纵向关系。
根据京津冀区域的特殊情况,需要采取一些突破现行法律的特别应对措施,如大气污染特别应对措施、京津冀区域统一规划、京津冀区域间的生态补偿、京津冀区域产业升级转移过程中的财税分享和转移支付等问题,需要通过制定京津冀区域性法律或者行政法规进行解决。国家层面有必要针对京津冀区域进行专门立法,特别是针对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领域制定相关法律。比如在交通一体化领域,制定有关干线铁路的规划建设、津冀港口群的规划建设、航空枢纽的规划建设等相关法律。在产业升级转移领域,制定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理顺产业发展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对接等相关法律。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到财政、税收、交通运输、资源利用、土地开发、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事项,需要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
加快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张妹芝委员:中国大运河河北段总长530多公里,流经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廊坊5市17个县(市、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北境内大运河全面断水断航。
河北段运河历史源远流长,沿线各类历史文化遗存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尤其是多元文化交织融合,草原文明、农耕文明交错,京津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等交融生辉,呈现了独具特色的北方运河文化。复兴大运河文化是促进我国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是打造新的经济文化发展大动脉的需要,应切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尽快实现大运河全线通水,并逐步实现全线通航、通游。河北大运河沿线17个县(市、区)中还有3个国家级贫困县、5个省级贫困县,可以说河北是整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短板。实现通水复航无疑会有力地带动沿线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实现整个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的平衡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注重突出大运河文化带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抓好基础建设和重点项目。全面开展大运河文化资源调查和记录,建立大运河文化资源大数据平台。着眼于保护传承利用相统一,明确恢复历史风貌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尺度。组织开展大运河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建设,辐射带动大运河沿线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大运河文化带文化产业建设,谋划一批文化特色鲜明、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
建立健全支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保障政策。建议国家层面设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资金、基金,地方财政配套设立地方资金、基金。组织开展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综合发展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建议国家设立大运河文化节,在大运河8个省(市)轮流举办,扩大大运河文化的影响力。
以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
武义青委员: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是短板,应以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市资源流向乡村,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更快地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各项短板,需要创造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相互融通的新格局,在激发农村内部动力和积极性的同时,更加开放地吸引、吸纳农村外部的资源。
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政府主导下“以城统乡”思路的变化,其核心是城市和乡村文化共存共荣、相互依赖。乡村振兴应与生态环境改善相结合,努力做到提前谋划,统筹兼顾,做好顶层设计,特别是把生态修复、环境改善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都为实现生态宜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乡村为什么需要与城市一道繁荣起来?根本原因在于城市需要农业的产品供给,需要广大乡村绿色空间的生态支撑,需要有从事农业、守护生态的职业工作者,也需要城市为留住“乡愁”而向绿色空间的守护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我国各个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乃至全国所有农村地区,实际上在为我国的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着绿色空间与生态支撑。这是城市发展的内在之需,是振兴乡村的原本之理,城市振兴与乡村振兴缺一不可。
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生活条件长期落后于城市的状况。需要进一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改变过去主要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