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两会

【两会现场】京津冀高等教育“低谷地带”如何“隆起”?

来源: 长城网 2018-03-19 12:23:12
作者:吴新光 王亚
分享:

  长城网北京3月19日讯(记者 吴新光 王亚)“河北省高等教育在京津冀三地中明显处于‘低谷地带’。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如何实现协同发展?‘低谷地带’如何变为‘隆起带’?”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强,一抛出这个话题,立即引起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河北代表团代表的共鸣。

李强代表笔耕不辍,建言献策。 记者 吴新光 摄

  李强代表有在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三所大学任职的经历,对当前高等教育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布的统计数据,河北省共有普通高校120所,高校数量在全国排名第7名。但从办学水平来看,河北省的高等教育却明显呈现出“大而不强”的局面。从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分布看,河北省现仅有1所“211工程”建设高校,明显低于全国每省(市)3.31所的平均水平;河北省没有“985工程”建设高校,全国每省(市)平均有1.22所。而且,河北域内没有一所骨干部属院校。

  从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分布看,在教育部公布的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没有一所河北省的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河北省仅有一所高校入选。这种状况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差距更为明显——北京市有普通高校91所,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31所;天津市有普通高校55所,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5所。

  从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各省份表现看,北京市有A类学科188个,全国占比26.48%,位列全国首位;天津市有A类学科31个,占比4.37%,位列全国第7位;河北省有A类学科1个,占比0.14%,位列全国第22位,与京津之间差距非常大。

  “河北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为经济发展续航护航能力明显不足,势必会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一定影响。”李强代表认为,京津冀三地在高等教育领域也要实现协同发展,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田永君代表学习简报等大会文件,充实自己的建议。 记者 吴新光 摄

  全国人大代表、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田永君,对此观点表示认同。他说,可借鉴北京高等教育对口支援的一些经验与做法。前几年,北京市属院校与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结对子,进行帮扶,有效提升了北京市属院校的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

  如何促进河北高等教育“隆起”?李强代表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应充分考虑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充分考虑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要求,在全国高等教育发展布局上,在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工作中,对河北省在政策导向、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大力倾斜支持,尽快补齐河北省高等教育的短板,加快河北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步伐,有效解决河北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和区域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为弥补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巨大差距,田永君代表建议,中央财政应增加一个专门的支出项目,可叫做地方高等学校基本保证金。“否则10年后、20年后,一些地方高校很有可能招不到学生。”

点击查看专题
点击查看专题

[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高等教育,隆起带 ]
[责任编辑: 吴新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