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大运河的文化印记】大运河孕育出的璀璨明珠——大名府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刘澜澜 胥文燕 
2018-03-29 19:58:13
分享:

大名县内的大运河。记者 胥文燕 摄

  举世闻名的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程最长的人工河道,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古代伟大工程。运河沿线分布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并形成与运河相关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河北段全长530公里,流经沧州、廊坊、邯郸、邢台、衡水五市,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  

——题记

  长城网3月27日讯(记者 刘澜澜 胥文燕)3月27日,记者跟随河北美术家大运河采风团来到邯郸大名县,探寻大运河在这里留下的文化印记。大运河河北段全长530公里,邯郸段在魏县、大名、馆陶,全长141.8公里,其中,大名有45.4公里。

  据介绍,隋唐大运河的老河道在大名府故城遗址西,后经三次改道,形成了现在的河道位置。大运河文化遗存在邯郸市境内共有11处,其中大名就有10处,文化遗存相当丰富。跟着历史的痕迹,记者和采风团一起寻找大运河留下的文化印记。

画家在观看宋代大名府模型。记者 刘澜澜 摄

  在大名博物馆内,一组宋代大名府的模型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从讲解员的介绍中记者得知,大名府故城位于河北省大名县,始建于公元360年,经历了9个朝代的兴衰变迁,历史上被誉为“河朔重镇”“北门锁钥”,是历代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宋朝时期作为陪都,史称“北京大名府”。其城池建制规模宏大,不逊于当时的汴京开封。1401年,漳河、卫河齐发大水,水位高于城墙,淤泥一丈多深,整个城池圮于这场洪水。因为此城是一次性水毁,建筑基址、宫舍布局、街区民房大都保持原貌,大名府故城遗址上城廊较为明显,所有宫殿区内的坑壁上都有内涵丰富的文化层,2006年5月25日,大名府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滩镇内的户部分司旧址。记者 胥文燕 摄

  在大名县,一个叫“金滩镇”的地方也与大运河紧密相连。金滩镇是河北省的著名古镇之一,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它的起落兴衰都和大运河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金滩镇“依河而建,依河而兴”,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聚村落最早的古村镇之一。金滩镇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汉、三国、隋唐、明清漕运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明清时期朝廷在金滩镇先后设立了布政使分司、户部分司署衙,而后又设巡检司负责维护治安、税课司负责征税,又增置元城县主薄,以疏通河道,从而造就了金滩镇在明清时期最为繁荣的历史。

金滩镇内的古老民居。记者 胥文燕 摄

  沧海桑田,如今的金滩镇虽然已经不见了古时的繁华,但却更多了一些生活的朴实气息,走在小镇的街道上,路旁的老房子都在诉说着小镇的历史和文化。

  金滩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戴俊君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挖掘和保护金滩镇的历史文化,他们专门成立了金滩镇历史文化研究会,希望可以利用大运河文化带的优势,将金滩镇建设成一个经济强镇,重塑金滩镇的历史辉煌。

关键词:大名,大运河,文化责任编辑:刘澜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