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一些商业机构在国家医保资金上,打起了黑心算盘,变着法儿赚老百姓的保命钱。比如,在海南省三亚市的部分医保定点药店,医保资金被用来购买床单被罩、卫生纸等生活用品,生意很是红火。(3月27日央视财经)
根据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医保定点药店,虽有药店的招牌,却将生活用品放在货架上售卖。而商品的价格比一般要高,消费者明知如此依然要充“冤大头”,有消费者竟然表示“我是拿医保卡买,医保卡的钱,不花就作废了”。经过进一步了解,才发现这其中的问题在于异地结算上出了问题:部分定点机构和个人骗取套取医保基金,甚至少数自然人涉嫌通过虚假异地发票等方式骗取医疗保险基金。
目前,外界还不清楚这样的问题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还需要相关部门的进一步调查,但不论如何,围绕医保资金展开的特殊利益现象必须制止。
首先,在异地结算的流程中不应该存在漏洞。去年,人社部曾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就医地管理等问题明确表态,这些问题与跨省就医有关,与之相关的医保异地结算问题也就成了现实可行的事情。正是,这项便民政策如果不能落到实处,可能会造成相反的效果。比如,一些群众的医保资金被骗取套取,而监管部门的懒政和庸政又无力阻止类似事情的发生,甚至一些持有医保卡的用户都不清楚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即使利益受到损害,也难以讨回公道。
其次,医保资金的保障工作要和相关的医保制度改革相配合,做到此制度筹划和政策落实的密切结合。目前,我国的医保制度在医疗资源配置上仍有较强的非市场性,但由政府提供必要的医保制度保障仍很必要。
这一来是因为它可以消除纯粹的市场配置带来的保障不公平、资源倾斜不合理等问题,二来还能起到监督和监管的作用——当然,政府行为本身也需要被监管,但国家给予民众健全的医保制度仍是基础。医保资金和市场的关系仍需厘清,决不能出现政府和市场各自管一摊却无力保护民众权益的现象。
而且,要寻找医疗机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平衡点。就像在日常生活里的买药、看病问题,人们既是消费者,但更有非常现实的健康需求,这就需要加强医疗机构(包括售卖药品的商业机构)和参保民众之间的合理联系,用科学的管理来引导相关机构的行为,来保护更多医保保护对象的合理权益。
这件事或许还会得到媒体的跟踪报道和观察,想必会给广大民众一个合理的答复。此案引起的思考是不会停止的,如何更好地处理与医保资金有关的各种复杂问题,依然考验着社会多方面的智慧和勇气。(黄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