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节
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清明节是一个出外远足、让心灵深呼吸的假期;对于商家来说,通过文化赋能,开拓更多满足人们期待的旅游产品,事关旅游业转型升级;而对于心系传统的人来说,清明二字又在心灵深处平添了几分思古怀今的幽微之情……如今的清明节,安放着不同群体的不同情感,共同塑造着新时代的文化景观。
@人民日报:清明时节,亲近自然、品味春天的同时,也让我们在慎终追远中护佑历史、希冀未来。
@长城网:以国家的名义,向烈士致敬。我们不仅要表达深深的哀思,也要牢记他们的奉献,接过他们传下来的接力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慎终追远,砥砺前行。
@东方网:清明祭奠逝去亲人一定不要忘记如何善待健在的亲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厚养薄葬,才是正确的做法。
央视曝光甘肃16亿扶贫公路变“豆腐渣”
甘肃折达公路是一条投资近16亿元专门修建的扶贫公路,然而却被举报“工程质量差”,特别是这条路上的“考勒隧道”。调查结果显示,隧道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调查组要求加固整修,然而,距计划整改完成的时间已经过去四个多月,只是刷层涂料。有监管部门官员称“管不了”。
@时评人周东飞:本应严格监督的时候,为什么这么软?本应虚心接受监督的时候,又为什么变得这么硬?找到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隧道和路的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时评人陈广江:没有无缘无故的偷工减料,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推诿扯皮。双层钢筋变成了单层,到底“节约”了多少资金、流向了谁的腰包?这种隐患重重、危险丛生的工程,当初是如何通过层层验收的?面对敷衍塞责的整改,相关部门的“没人管”、“管不了”,究竟是不正之风作祟还是存在利益链条?要拉直这些问号,须彻查“扶贫路”变“危险路”的来龙去脉,让问责制度长出牙齿,让违法乱纪者受到惩罚。
@时评人冯海宁:要想让这样的“扶贫路”回归“安全路”,在笔者看来,不能只是交通系统内部调查整改,而应当是多方共同参与的调查整改。比如说,纪委、监察委应介入调查,看其中有没有腐败问题,有关官员是否不作为?再如,贫困地区居民代表、人大代表和行业专家应该参与调查整改,才有好效果。
喝星巴克咖啡会致癌?
近日,一则有关美国加州法院裁定星巴克贴上“可能致癌标签”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引发网友热议。法院的理由是,市面上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发现含有的高浓度丙烯酰胺——一种有毒的致癌化学物质,是在烘烤的过程中产生的。对此,星巴克表示,加州法院的裁决并不针对星巴克一家,而是针对整个咖啡行业。目前,全美咖啡行业协会已就该裁决发布公告,坚称咖啡是安全饮品,法院裁决误导公众。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专家范志红:咖啡丙烯酰胺含量确实很高,达到1100微克/公斤。但毕竟1杯咖啡中只有两三克咖啡,用1100乘以0.003,结果是3.3微克。这个数量是无需介意的。
@钱江晚报:对这类夸大其词的谣言,应当及时进行澄清,才能让公众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在这一点上,星巴克这次做得还不错。同时更要看到,不少主流的、正规的自媒体,迅即地对此谣言作了批驳,科普了相关知识,让谣言的产生没有了时间差。公众的知识面齐全了,谣言自然不攻而破。这是此次星巴克致癌风波没能吓倒消费者的原因。
@东方网:纾解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健康安全的焦虑心理,首先,加强监管,确保食品安全状况,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不断普及健康常识,提高人们的健康卫生知识,能够以独立认知辨别和判断出真伪。再者,食品企业要不断增强透明度,用信息公开打消消费者疑虑。
未成年人直播炫耀怀孕
近年来,短视频与直播平台不断被曝出低俗、色情、造假等乱象,央视新闻近日爆料的内容更是让人瞠目结舌。据其记者长期调查发现,这些平台内隐藏有一个混乱的少年儿童交往圈。恋爱、怀孕、生子……这些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的禁忌,都被轻易打破。其中许多行为,不仅是对伦理道德的无视,甚至触碰了法律的底线:一对来自农村的00后小情侣直播私奔,两人展示亲昵的视频成为官方推送的热门。一名00后女生只有1000多个粉丝,并不算网红。然而,只要她讲述怀孕四个月、却不敢告诉父母的故事,视频就会登上官方热门,被播放几万甚至几十万次。甚至还有“14岁早恋生下儿子”,“全网最小二胎妈妈”,这些视频都有三四十万次的播放量……
@时评人莫淑媛:“未婚生子”“低龄生育”一直以来都是一种社会现象,虽然学校、家庭、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着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但目前来说,这种现象还不能够完全避免。而网络直播平台作为开放性的社交平台,应该自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对于会产生不良影响的视频应该及时进行下架处理,而不应该让系统盲目推荐,最终形成“争当最低龄妈妈”的乱象。
@时评人吴云青:直播平台需要摆脱野蛮生长,运行得当才能健康发展,进而让网络直播成为一个正规职业,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不是侵蚀价值。这既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立法和监管正确引导,也需要行业摆脱利益裹挟,尽快对真问题采取真措施;各大平台则有必要摒弃“挣快钱”心态,面对乱象虚与委蛇,借口技术有困难实则装糊涂,最终只能损耗自己的名声和底气,长不了。
@东方网:有专家曾说,对于一些新生事物、新生业态,应有一定的包容心,不要轻易贴标签。的确,对于一些并未危害社会的新生事物,我们可以允许其在规范中成长,在成长时规范。但对于这种僭越了法治规则,突破了人伦纲常,毫无社会责任的直播平台,笔者呼吁,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手,予以严惩,甚至取缔!
一封信祭祀
一杯茶、一对烛、一盘果、一封信,收费100元,这样的代客祭祀方式你接受吗?4月1日,记者走访发现,重庆有陵园推出了这样的“基础套餐”。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主任彭友谊认为,“一封信”的代客祭祀是值得提倡的,其跨时空的特点,弥补了清明节短时间、高密度祭扫集中带来的不便性,既满足了群众缅怀先人,追忆亲人,表达哀思的需求,又体现生态文明环保的特点。
@北京晨报:选择“代客祭祀”,是个人自愿,他人无权置喙,但如果选择“代客祭祀”,希望代祭人表现得更得体一些,而不是像“跳大神”一样忸怩作态、矫揉造作,要能文明祭扫。这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才能让“代客祭祀”更能不违清明扫墓的初衷,让清明扫墓这一千年沿袭的优良传统,虽然经过不断演化,但仍然能不丢慎终追远、重亲情、重孝道的内核。
@中国青年报:文明祭祀也好,环保祭祀也罢,温情脉脉的背后,最终的指向仍是客人的腰包。也即,“代客祭祀”创意再好,也不过是一单生意。既然是生意,则不妨只谈市场供需、服务质量、价格标准,至于情怀、文化啥的,则可以少谈或不谈。
@东方网:每逢清明、冬至,开个家庭追思会,改“写”为“说”,只要有助于家庭和和美美,有利于社会和谐,至于在哪里祭祀,以什么方式祭祀,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情真意切”,重要的是“承前启后而继往开来”,重要的是“一代胜过一代”。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坠楼导师曾让学生喊其“爸爸”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生陶某坠楼身亡,调查结果尚未分晓,但见诸于新闻报道的事实细节却披露了他与导师间扭曲的师生关系。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杨某跳河自杀事件后不到3个月,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时评人曹东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即便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状态,那也只能是一个不断建构出来的过程,而不可能是一个默认给定的结果。这个话从学生口中发自肺腑地讲出来可以,如果教师本身“以父之名”颐指气使,那就不仅是思维幼稚,而且颇有些恬不知耻了。
@时评人于蕾:虽然如今导师也面临着一票否决的考验,但这种自我反省式的监督方式能否真正监督导师的行为着实令人怀疑。而且,如果制度上不对导师的“生杀大权”有所约束,落实第三方监督,这样畸形的师生关系只会愈演愈烈。
@时评人赵清源:高校的教育和学术管理、评价应当以教育和学术为本,采用教育、学术标准和原则,而不能被非教育和学术因素影响。这样,才能让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回到单纯的教育和学术定位上,也才能拯救任何偏离学术研究的导师和学生。
央视曝光食用调和油造假有商家称:吃不出人命就没事
说起食用调和油大家并不陌生,它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用油调制而成。近年来,调和油以其特有的营养搭配理念,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记者通过长达半年多的深入调查发现,一些名目繁多的所谓食用调和油实际上和消费者的印象并不一样。
@经济日报:食用调和油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造假,主要是通过降低成本较高的植物油比例,增加成本较低的植物油比例,即使不会像地沟油那样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显然损害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潇湘晨报:食用调和油的“偷工减料”现象,究其根源是国家标准的缺失,给监管和执法造成了难度。由于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食用调和油种类泛滥,也为食用调和油各种油种成分比例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长城网:食用调和油的“潜规则”得不到法律支持,监管部门应根据媒体暗访情况,对违规企业进行调查整顿,依法严惩不法行为。同时,政府也应尽快出台食用调和油新国标,明确配料比例、标志具体成分,对食用调和油市场依法进行严格监管,防范以次充好、虚标成分的不法行为。
公安部整治“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
斑马线是行人过街的安全线,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是驾驶人的法定义务。然而长期以来,一些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时不减速、不停车,结果造成人车混杂、道路拥堵,严重的甚至诱发道路交通事故。日前,公安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门持续深化拓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确保人民群众平安、顺畅出行。
@长城网:礼让本是一种道德行为,理应出于自觉,但对于不礼让斑马线的行为,寄望单纯的宣传教育、道德感化、罚款扣分远远不够,实际上,日本、韩国和西方国家之所以斑马线礼让成为驾驶自觉,也非依靠司机个人素质,而是得益于完善的交通配套和法规保障。
@南方日报:“礼让斑马线”不仅关乎“礼”,更是“法”的体现。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多种形式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其深入人心,使驾驶员面对斑马线时不能闯、不敢闯、不想闯,行人也能自觉养成珍爱生命、遵守法律的规则意识。如此,才能促进文明新风尚的养成,让斑马线成为安全线。
@广州日报:汽车社会文明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行为的治理既要打好攻坚战,更要打持久战。通过建立常态长效的治理机制,让规则意识深入人心,让斑马线上礼让行人逐渐成为每一位司机的共识,人与车都讲“礼”,我们方能迎来汽车文明时代的到来。
“儿童票”以何为准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69名儿童家长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6.7%的受访家长认为以身高作为儿童票收取标准不合理,36.7%的受访家长曾因孩子该不该免票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57.6%的受访家长认为以年龄作为收费标准更公平、更合理,53.1%的受访家长认为以年龄为收费标准更灵活、更能服众。
@南方网:孩子身高明显低于1.2米标准时,家长可以不用带任何证件,经工作人员目测核实后直接免票进入;只有身高接近或超过1.2米的孩子,才需要查验证件核实年龄。这种操作方式,显然比单一标准更加方便灵活。
@北京青年报:从更广的视角来看,以身高为准也好,以年龄为准也罢,适当调高儿童票收取的身高标准,拓宽儿童票的福利路径,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政策的温暖和公平的庇佑,可以体现在“儿童票”上,又绝不仅是一张“儿童票”那么简单。
@中国青年报:一个规则的设置,必然还需要细化的过程,外界对此应该有足够的耐心。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更加合理的儿童票限制条件的说法。
营养餐浪费惊人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近日公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城市餐饮浪费总量惊人,而中小学生的食物浪费明显高于城市餐饮浪费的平均水平。学生营养餐人均浪费216克,约占供应量的三分之一。中科院地理所博士王灵恩分析,学生对校园餐饮满意度较低,良好饮食习惯和食育教育缺失是造成食物浪费的主要原因。
@工人日报:营养餐不仅要让孩子们吃好吃饱,还要吃得健康,超出比例的“小胖墩”和“小麻杆”都不是正常现象,毕竟,中小学餐饮质量不仅关乎孩子们的身体,也关乎下一代人的整体素质。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中小学餐饮的经济支持力度,并且引入相应的招投标机制,让老师、家长和学生能够参与其中。
@长城网:膳食营养的摄入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对人一生的健康都非常重要。所以,对于如何深入开展食育,把食育教育渗透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任重而道远。我们有责任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吸收营养的条件,更有责任为其灌输正确的健康观念。
@东方网:首先,学校应对中小学生强化食育教育,让孩子们认识食物、珍惜食物,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家长是孩子饮食习惯形成的第一责任人。不挑食、不偏食、合理膳食的良好饮食习惯,需要家长、学校、社会持之以恒共同努力。
家长给孩子喂活蝌蚪
近日,一段家长给孩子喂食活蝌蚪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视频中碗里不停游动的活蝌蚪被一口一口喂进孩子口中,家长称:这样吃可以强身健体。这位家长的做法在网上引发恶评,有网友怒斥家长这样做是在害孩子“不知道有寄生虫吗?”“让我灌你两碗小蝌蚪,强身健体!”对此,有医生表示,蝌蚪中含有大量寄生虫,如果将其食入体内,极有可能感染裂头蚴。
@燕赵晚报:我们拥有了古人无法比拟的医疗条件,没有必要被缺乏科学依据的民间偏方牵着鼻子走;这不仅是对偏方文化的摒弃,也是对孩子们的呵护。
@时评人宋潇:说到底,没有哪个父母想真正地害自己的孩子,可怕就怕父母把自身所谓的“人生经验”视为天经地义,把自己信奉的“民间偏方”视为真理,最终只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红网:抚养爱护子女,不仅需要用心,更需要科学有所为,有所不为。诚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抚养子女靠的科学知识、正确经验、合理方法,切忌不懂装懂想当然,画虎不成反类犬。
多部门联合建立家政婚姻登记领域惩戒机制
近日,包括人民银行、公安部等在内的3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对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提出加大对婚姻登记领域严重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依据备忘录,当事人在婚姻登记过程中存在“使用伪造、变造或者冒用他人身份证件、户口簿、无配偶证明及其他证件、证明材料”等情形的,将被列入严重失信名单,并受到限制招录为国家公职人员等14个方面的失信惩罚。
@长江网:整治婚姻登记失信是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之举,因为不管在什么地方,身处何种年代,婚姻都是家庭这个社会基本细胞的承载方式,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深刻变迁,只有牢固而真诚的婚姻关系能够带给整个社会发展以稳定,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值得我们共同为之努力。
@齐鲁晚报:对于“结婚—落户—离婚”以及“离婚—买房—复婚”之类的“假结婚”“假离婚”,也应该谴责、打击。但是,他们往往是拿着真实的证件、走完了法定程序,就是真实有效的。换言之,从法律上看,只要当事人在婚姻登记时出具的要件真实可靠,阐明的要求真实可靠,也就没有“假结婚”“假离婚”之说。对此,并不能按照“婚姻登记严重失信”的情形论处。
@工人日报:强调婚姻登记造假与俗称的“假离婚”“假结婚”不能混为一谈,并不意味着,现实中为谋取各种利益而视婚姻关系为儿戏的现象,就合理可取,值得提倡,而是想让大家对相关部门的规定、制度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要化解现实中诸多的“假结婚”“假离婚”,失信惩戒也不是良方,相关政策的完善,才是更为重要的环节。
“沈阳事件”被曝光
清明节期间,北京大学校友在网上实名揭发原该校中文系教师沈阳对某女生性侵导致其自杀,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继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就“沈阳事件”表态后,上海师范大学发表声明称,从即日起终止2017年7月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沈阳签订的校外兼职教师聘任协议。
@红网:只有弄清楚性侵背后的真实逻辑,才有望打破困局、重塑师生关系,让象牙塔里的学生不再成为权力支配下的牺牲品。至少,缩小受害面积。
@钱江晚报:需要建立健全的相关制度,对为师的权力有所约束与监管,防范于未然。同时畅通学生对教师不良行为的举报上诉渠道,以避免因畸形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走轻生的极端道路。
@长江日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要有教师的样子。我们希望或显或隐的师德师风问题都能获得正视与改进,广大教师都能做到为人师表,发自内心地尊重这个职业,让教师获得全社会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