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长城评论】“运动式”治理能根治内黄污染吗?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李勤余 
2018-04-20 15:48:00
分享:

  近来,环境污染问题在各地相继被曝光。继山西洪洞县、江苏连云港之后,河南安阳市内黄县陶瓷园区也进入了公众视线。据央视新闻报道,产业园带来的污染问题使附近百姓们叫苦不迭。陶瓷厂一开工,周围庄稼即无法生存。30多米深的地下水看上去黑乎乎,无人敢饮用。

  至于污染问题的成因,并不难解释。2017年8月21日,环保部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要求“2+26”城市包括陶瓷行业在内的建材行业非天然气生产企业,在采暖季全部实施停产。而内黄县就处在划定的范围之内。污染大户将相关法律法规视若无物,只顾生产、枉顾责任,造成严重后果不足为奇。

  但奇怪的是,当媒体记者向村民们了解情况时,只要一提到“污染”,很多村民都选择避而不谈。明明受到污染,蒙受损失,却又不愿反映问题,此等咄咄怪事从何而来?原来,这些村民们都收到了一笔由陶瓷厂发放的“污染费”。按照各家田地距离陶瓷厂远近的不同,每亩地由陶瓷厂补贴20元至100元不等的费用。

  最令人疑惑的是,“叫苦不迭”的村民和“避而不谈”的村民,难道不都是当地居民吗?可见,现实利益让当地人的想法与观念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分裂。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本是豫北平原上一个传统的农业县。2009年以前,这里经济基础薄弱,年财政收入不足亿元;从2009年开始,内黄县大规模招商布局陶瓷业,先后引进多家陶瓷企业,由此带来了现在年产值100多亿元的陶瓷产业园。产业兴旺、买卖红火,对村民而言就是实实在在的收获。但是枯死的庄稼、乌黑的井水又在时时刻刻提醒着他们,污染问题迫在眉睫、不容回避。何去何从,村民们的迷惘是显而易见的。

  当地有关部门,似乎也未能摆脱迷惘的处境。当被问到污染的具体情况时,当地中原瓷都环保所长表示:“我们经常去查,这个具体情况不太清楚。”而内黄县陶瓷园区环保所工作人员更是直截了当地向记者表示,“不授权管不了”“没有授权不敢去”。用不作为或者懒政,似乎不足以全面地解释当地有关部门对待污染问题的暧昧态度。地方环保部门的不给力,固然有执法权力受限制、污染企业级别特大等原因,也和某种畸形的政绩观念脱不开干系。污染企业往往是创造GDP的功臣,是税收大户,还是解决就业的有功之臣,而环保部门能为主政者带来多少好处,却是值得怀疑的。两相比较,哪一方占据优势地位不言而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应该说,道理大家都懂,可一来到实践层面,一切就变得复杂起来了。4月19日,曝光节目播出后,安阳市委、市政府及内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连夜进驻内黄县开展调查处理工作。当地政府表示“一定要全力配合调查组的工作,严厉查处、坚决打击违法生产、违法排放行为,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决不姑息迁就。”当地政府的行动之迅速、决心之坚定,大家有目共睹。但雷霆过后,是否能彻底根治当地的污染问题,则无人敢打包票。

  简单粗暴的运动式整治,只能给公众一个交代,却埋下了更深的隐患。如何协调好发展与生态的关系,正在考验管理者们的智慧。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该是挂在嘴边的空洞口号,而是当地政府必须具备的长远眼光。为了眼前的政绩,眼前的利益,毁了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家园,这是世人最不愿意见到的悲剧结局。(李勤余)

关键词:陶瓷园区,污染,生态环境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