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前,互联网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再到“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在给传统行业带来新技术工具的同时,更对其生产和经营方式进行着深刻改造。受益于“互联网+”,原有职业市场发生新变革,新型就业模式、盈利方式开始崛起,人力资源服务业愈加焕发出新生机。
蜕变:“互联网+”改变人力资源服务模式
近年来,“互联网+”正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互联网+”与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人力资源服务业各业态均开展了“互联网+”实践,其中,选择在招聘业态开展“互联网+”的有68.87%,劳务派遣的有28.8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有25.89%,这三个领域的“互联网+”融合发展最快、最多。
大多数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正在主动拥抱互联网技术,把互联网技术和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产品或模式结合,实现产品或经营模式的创新。其中,招聘业的蜕变尤为突出。
在互联网招聘中,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的履历及从事的行业进行分类,供企业挑选目标候选人的履历,而个人求职者也能从海量数据中获取合适的岗位。
“‘互联网+’使垂直招聘、社交招聘等新潮流异军突起。首先是拉勾网、大街网等专注于互联网行业的垂直招聘网站出现,紧接着,地产、快速消费品、金融等行业也都纷纷涌现了相对应的垂直招聘网站。”e兼职创始人陈雪峰说。
除了针对行业的细分,2014年以来还出现了一些针对人群细分的垂直招聘。例如专门做海归招聘的络可英公司,以大学生兼职、实习为主的e兼职等。
“‘互联网+’改变的不仅仅是招聘模式,更改变了整个行业生产和消费关系。”中智集团总经理程功说,中智以前主要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中智面向个人、走向雇员。服务模式的转变,使得作为终端的个体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越来越多参与到产品的创新和流程的改造中,提升服务质量。
破茧:“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仍面临挑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此外,地方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化建设仍普遍处于“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状态,封闭自营,使得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难以实现共用、共享。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借助互联网进行产品或者经营模式创新的活动中,测评、人力资源信息软件服务、员工福利领域开展‘互联网+’的比例还很低。”人社部人力资源市场司司长孙建立说。
同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推动“互联网+”面临专业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等问题,也缺乏政府的帮助与支持。企业的“互联网+”转型需要大量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投入,目前多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施信息化主要还是靠自有资金,政策性资金支持非常有限,与相关单位合作的比例则更少。
如果说基础投入是制约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客观藩篱,观念难以转变,则是思想障碍。“作为从传统向技术驱动转型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我们的思维观念和角色转换还在过程中。以前更多的是通过线下方式了解客户需求,现在需要更多线上经验和实践。”科锐国际董事长高勇说,“我们的企业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走出国门,与世界上的优秀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相竞争,亟须转变观念,并付出巨大努力。”
在这方面,美国的人力资源服务先行一步。政府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提供的就业信息系统,将空缺岗位的工作职责、技能条件以及候选人的基本情况、任职经历和技能等录入系统,当候选人申请岗位时,系统会根据岗位要求和候选人情况进行比对,对候选人进行匹配度排名,为雇主和求职者提供高效精准的决策参考。
另外,“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是技术“双刃剑”的具体表现。“海量数据可能带来信息对外披露,会使消费者利益受损。这就要求我们对数据的托管、防火墙和各方面数据的保密,必须有配套的控制措施,防止数据流失和被窃取。”程功说。
化蝶:人力资源服务与“互联网+”在探索中深度融合
传统的人力资源行业,依然亟待转型和创新。目前在人力资源行业的一大短板,就是用人问题。如今,人才分流严重,企业招揽人才面临多重严峻考验。 2017年11月,“男子冒充清华高材生以7万月薪担任高管只有小学文化”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该男子利用伪造的身份证明、学历证书、离职证明,谎称自己是北京户口,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任职过知名大企业,被猎头公司推荐,入职萧山某知名企业高管,税后月薪高达7万。后因业务能力与其身份履历不符,被萧山某知名企业怀疑,委托猎头公司进行背景调查,结果发现其身份学历造假。此事一出,在人资界引起不小风波,大家才意识到招聘前端人才背调的重要性。
虽面临诸多挑战,但毫无疑问,互联网技术已为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注入了新的推动力,催生出许多新的业态增长点。一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正积极探索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拓市场,提升效益。
专业化程度不高一直是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存在的不足。“互联网+”背景下,重度垂直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正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这几年,在招聘、猎头、人事代理等领域崛起了一批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能较好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型企业。例如,专注于中高端人才招聘的猎聘网、专做互联网行业招聘的拉勾网以及深耕于人事代理的51社保等,这些公司以其对各自细分领域的深度关注,形成了“小而美”的优势。
相关新闻
京津冀发布人力资源服务地方标准
8月起,网络招聘平台要对信息发布人员进行实名认证。京津冀三地人力社保部门和质监部门4月24日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人力资源服务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该标准将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于备受关注的网络招聘信息安全问题,标准中要求,网络招聘平台有义务审核用人单位证明、资质及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此外,三地还将启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等级评定,像星级酒店一样对其赋予从A到5A的评级。据介绍,此次发布的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系列标准,是京津冀三地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首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由求职招聘服务、招聘洽谈会、信息网络服务等11项业务规范和等级划分与评定组成。
此外,三地标准还建立了一个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量化评价的指标体系,构成了从A到5A的五级评分系统。依据此标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会像星级酒店一样被赋予从A到5A的评级。民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精准地选择相应等级的机构获取服务。
其中对AAAAA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就要求包括成立满一年;从业人员不少于80人,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等等。
写在最后
人力资源服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创新,政府的政策措施也不可或缺。2017年人社部印发《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落实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要求,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融合发展。
下一步,人社部将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信息化建设,构建人力资源信息库,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加强服务手段、商业模式、关键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支持互联网企业跨界兼营人力资源服务业务。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在互联网主宰一切的时代,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而辨别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人力资源想转型,怎么借势互联网呢?
任何事情要想成功,一定是顺应大时代的发展创新求变并在某一方面做到了极致。易职信,这种聚焦单点并努力做到极致的态度和打法,相信会在传统人力资源行业中脱颖而出,从而打造良好的职业信用生态链,铸造人力资源行业诚信职业信用新篇章。
(据人民日报、新华网、北京青年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