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人文·码上读】八小时工作制不全是靠罢工争来的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报纸编辑部 
2018-04-28 09:35:25
分享:

    众所周知,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为了纪念1877年5月1日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工人总罢工而设立的。不过,美国工人的这次大罢工倒不是为了争取这一天假期,而是争一种今天看来更基本的劳动者权利——八小时工作制。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方的快速铺开,越来越多的劳动者被卷入了这场浪潮之中。不过,这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在农业时代,人们压根儿没有工作时间这个概念,靠天吃饭嘛,当然是有体力就上工,累了就歇歇,赶上刮风下雨干脆休假。
    一旦从农民变成工人,工作的对象从土地变为机器,这事就变了。因为与人工作一段时间需要休息不同,机器是可以持续运转的,很多机器甚至必须尽量减少停机次数以延长使用寿命。所以,在这种“人服侍机器”的工厂里,工人的上班时间被拉长到了令人恐怖的地步。在当时的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以至于马萨诸塞州一个鞋厂的监工说:“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够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当时的工厂之残酷、劳资矛盾之紧张可见一斑。
    1877年五一大罢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当时工人们喊出的口号是:“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娱乐。”所谓“八小时工作制”的概念,正是在这种将一天分成三份的思路下诞生的。
    不过,声势浩大的五一大罢工是否真的给美国工人争来了“八小时工作制”呢?这实在很难说:的确,在工人的庞大压力下,美国政府迅速推出法案,规定企业需执行八小时工作制。但问题是这纸法令很难落到实处——与笼统的法律相比,企业主们永远是精明而狡猾的,在法案推出后,很多工厂迅速推出了“计件工资”制度,即你能拿到多少工资,是按完成多少工作量来结算的。在这种制度下,你可以每天只干八小时,但代价是能拿到的工资根本不够养家,所以大多数工人到头来还是得被迫“自愿”加班,以便填饱肚子。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八小时工作制将永远只是个空想。好在后来,一个“奇迹”出现了。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开始主动执行八小时工作制的工厂,是1914年开张的福特汽车公司。令当时所有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开办该公司的老板福特,不但严格遵守八小时工作制,甚至严令禁止工人们超时工作以换取加班费。福特甚至数次在厂区发表演讲,要求工人们“有时间多陪陪老婆孩子,做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他还许诺工人少加班不会影响工资——这倒是真的,福特公司给工人的日薪是每天五美元,是当时美国其他工厂的两倍。
    再到后来,福特公司招聘时甚至定了条规矩:只要那些有家有室的男青年来做工,而不招收那些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大量空余时间的单身汉。
    让工人少做工,却发高工资,这不是傻吗?但事实上,在这个“慈善举动”的背后,隐藏着福特作为企业家的精明算计:别忘了,福特的公司是第一家引入流水线模式生产的企业,工厂正是在他手中完成了从手工作坊式制作向流水线大生产的转型。这个转型意味着工厂对工人的要求发生了质变——在流水线上,每个工人必须高度集中精力,不断完成重复动作。这个工作是相当累人而且容不得半点马虎的,一旦有一个环节的工人因为劳累过度而出了差池,很可能意味着当天的所有产品都将报废,这个损失,靠多剥削一点工人加班时间可是补不回来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福特有什么办法能让工人集中精力呢?当然是主动要求他们严格遵守休息时间,以期上班时能减少差错。
    生产方式的革命,带来工作方式的转变,这其实才是“八小时工作制”得以铺开的真正原因。无论是旧式工厂监工残酷的独白,还是福特老板感人至深的演讲,在这些不同言辞的背后,是技术的铁律在决定他们的行动,这个道理未来恐怕依然适用。(据《山东商报》)

关键词:责任编辑:郭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