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发展家庭手工业、特色种植产业,不仅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还让很多贫困户得到了切实的实惠,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河北新乐:“迷你”西瓜助农增收
近日,河北省新乐市小流村国峰西瓜合作社的瓜农正在大棚为西瓜整枝。图片来源中国农业网
近年来,新乐市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广西瓜和甜瓜种植产业,引导瓜农引进新品种。目前,包括“迷你”西瓜在内的各新品种瓜果即将上市,预计每亩大棚增收近万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河北平泉:好政策助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致富增收
食用菌产业园。图片来源中国网
近日,在河北平泉市绿河食用菌产业园,八家村贫困户刘彦龙正忙碌在它“领养”的菌棚里采摘香菇,看着菌棚里的香菇长势良好,刘彦龙不禁喜上心头。
据悉,当地通过政府搭建的“政银企户保”融资平台,支持每个贫困户5万元贷款入股园区,由园区负责还本付息,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每年分红1万元。扶持每户产业发展资金1.2万元,引导贫困户参与经营或入股经营。该市财政根据园区带动贫困户数量,给予10万元至30万元基础设施补贴,激励园区带贫扶贫。园区赊给每户2万个菌棒,并无偿提供菌棚及配套设备。
有了好政策的扶持,刘彦龙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发展它的食用菌产业。据了解,出完第五茬菇,刘彦龙现在已经净赚5万元了。在政府好政策的扶持下,他已经成功通过食用菌产业脱贫致富。
河北昌黎:农业产业化助力农民增收
工作人员在昌黎县新集镇嘉诚实业集团蔬菜基地的大棚内给西红柿整枝打杈。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近年来,河北省昌黎县在推进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围绕现代“大农业”概念,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市场+基地+农户”的新型模式,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助农增收。据介绍,目前该县农民设施果蔬种植面积达13.5万亩,甜玉米10万亩,马铃薯12万亩,浅海滩涂养殖鱼虾及贝类海产品77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0%以上。
河北秦皇岛:特色农业助农增收
日前,市民在一个大棚内欣赏盛开的樱桃花。图片来源中国农业网
目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阳镇包括大棚果树在内的林果面积达1500多亩,种植户每亩年纯收入达5万元。
河北滦县:种植葡萄促增收
5月5日,滦县东安各庄镇前商家林村农民在大棚内采摘葡萄。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近年来,河北省滦县东安各庄镇前商家林村积极发展大棚葡萄种植,走出一条增收富民路。
河北平乡:家庭手工业扶贫助农增收
“以前我只会种地,农闲就在家带孩子,现在可不一样,能做东西赚钱了!”河北省平乡县刘洪康村的张伟娜这样说。张伟娜实现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在本村的企业里加工自行车LED灯。
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县,河北平乡县依托自行车、儿童玩具等县域特色产业优势,把脱贫工作重点放在家庭手工业项目上,采用企业贫困户保底分红企业用工的合作模式,实施扶贫股份合作制,让众多贫困人口靠双手实现了脱贫。
保定市大激店村:找准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俯瞰大激店。图片来源长城网
人均年收入从1.6万元增加到超过2.6万元,从普通乡村向有文化有情怀的特色小镇转变……保定市竞秀区大激店村找准“金钥匙”,通过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五大路径”,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坚实迈进。在大激店村“两委”的带领下,该村工农业总产值从13亿元增长到20多亿元,人均年收入也从1.6万元增加到超过2.6万元。
河北沧县:农民增收念“草”经
4月7日,河北省沧县鸿杨草坪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工人在修剪草坪。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近年来,河北省沧县张官屯乡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瞄准城市绿化市场需求,引导农民发展绿化草坪种植。目前,该乡农民成立了草坪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草坪近千亩,带动百余农户实现增收。
河北冀州:免费技能培训助农妇增收
5月3日,学员在衡水市冀州区一家政培训机构接受育儿保健技能培训。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不断加大对农村妇女技能培训力度,依托家政培训基地和家政服务机构,采取订单培训方式,免费提供母婴护理师、保育员、老年护理等家政技能培训,让妇女们不出远门也能有机会脱贫增收。
河北景县:测土配方施肥助农民增收
4月3日,河北金桥农资有限公司工人准备把农民定制的专用肥料装袋。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 摄
近年来,河北景县积极推广使用测土配方施肥专家服务系统,农资企业根据服务系统上的土样检测数据,专门生产出适合耕地所需的农作物“营养餐”。景县农业技术人员已经把全县全部行政村的共计1万多个土样进行采集检测,并坚持每年3000多个土样的更新频率,检测结果及时上传网络服务系统。农民只需进入服务系统便可网上定制专用肥料。
河北巨鹿:延伸特色产业链条助增收
5月2日,河北省巨鹿县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工人在杏茶生产线上工作。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近年来,河北省巨鹿县依托当地丰富的金银花、枸杞、杏等特色农业资源,不断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重点扶持一批规模大、有潜力、市场竞争力强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相关农产品加工产业,研制开发出枸杞茶、杏茶、金银花含片等产品,在取得良好经济收益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
河北临城:春日采茶忙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5月2日,河北省临城县东篱茶园的工人在采摘茶叶。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近日,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西部山区的东篱茶园“邢香桐花秀芽”茶进入采摘期。2012年,邢台茶艺师将龙井茶树从南方移植到临城县,开发出新品种“邢香桐花秀芽”进行推广,如今种植面积50多亩,带动周边数十户农户实现增收。
河北邯郸:“农业+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4月1日,游客在涉县赤岸村生态农业采摘园采摘草莓。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以生态采摘、旅游观光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河北固安:特色种植助增收
4月27日,位于固安县牛驼镇门铁营村的盛世农合绿色果蔬生产基地的工作人员在大棚内对葡萄进行田间管理。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近年来,河北省固安县在推进“产业富民”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和“设施农业+旅游”等模式,集中连片种植无花果、葡萄等特色果蔬,让种植户从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经营中增加收入。
河北大城:产业结构调整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3月24日,河北省大城县翔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在打理甜瓜秧苗。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 摄
近年来,河北省大城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种植反季节蔬菜、水培蔬菜等,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河北辛集:创新种植模式促农增收
近日,在辛集市南位伯村绿意盎然的麦田边,一片空空荡荡的土地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下面种的是生姜。”正在这里忙碌的村民李根平介绍,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指导下,这几年村民开始尝试种植各种经济作物,这块60多亩的承包地已经全部栽种了生姜,一季生姜的经济效益是小麦、玉米两季农作物总收成的10倍。
近年来,辛集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引导农民开拓新思路,从单一种植模式向多品种、多样化种植转变,从一家一户式分散经营向集中规模化管理过渡,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给土地增效、农民增收铺平道路。如今,辛集已经形成了东张口村的食用菌、西良马村的菊苣、中里厢村的甘蓝、旧城村的韭菜等多个经济作物种植基地。下一步,该市将继续以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重点,引导农民尊重和适应市场变化规律,优化种植结构,积极引导一部分擅管理、懂技术的农民先行先试,不断创新种植模式,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长城24小时客户端据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网、中国农业网、河北日报、长城网等综合)